五、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四川大多茶叶生产企业根本没有外贸人才,而四川省内几家从事茶叶代理出口的公司也基本是业务多年不变。人才和市场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脱节,信息滞后,产品总是对不上路,大大的制约了四川茶叶的自营出口。
总的而言,四川茶叶出口的困局其实是一种传统生产与现代市场不对应的必然结果。而要摆脱这种困局,就迫切需要进行一系列革新。
2006年5月10日,四川省茶叶出口工作座谈会在四川蒲江召开。应对和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词,要应对的是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发展要找寻的是方向和措施。有专家分析,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对绿茶的需求在增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占有世界绿茶绝对份额的中国和主产名优绿茶的四川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沿海传统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环境正在改变,而四川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川茶具有后发制人的竞争潜力。会议指出:川茶的症结就在于是千军万马产茶、千企万厂制茶、千品万牌卖茶,停留在以小生产方式发展大产业的阶段。只有以标准化与规模化结合抓种植;科学化与清洁化结合抓加工;品牌打造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扩大市场占有率,川茶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事实上,四川的少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蒲江的绿昌茗茶业公司和嘉竹茶业公司建立起了标准化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及加工车间,生产的无公害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已受到欢迎。
我们认为,恢复和扩大四川茶叶出口是一个牵涉农、工、贸多方面的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一起努力,对症下药。在需要采取的措施中,有三个方面显得十分迫切:
一是转变传统产销观念,适应市场新要求。目前,围绕产品多样性和安全性而产生的国际市场新需求已经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提高,政府更是把食品安全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来要求。各种形势都在逼迫茶叶生产企业们要转变以往的产销观念,适应市场消费要求。这既是压力,又是革新的动力。如果没有变化提高,四川的茶叶以后恐怕不但出不了国,就连国内市场也上不了。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也有责任帮助企业清醒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二是利用四川生态优势,建立出口茶叶基地。以基地为载体,解决产品的质量、名牌、结构缺陷,增强川茶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外贸人才的培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人才是一切的关键,人才缺失会导致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出现脱节。在目前的四川茶叶出口企业里,真正能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用市场信息来指导生产的人才非常欠缺。因此,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利用,让人才去扣击市场,才会有“芝麻开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