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未来十年中国茶饮年均
下一主题:茶饮料行业研究报告
绿色壁垒、手工作坊式生产、药残、重金属超标、出口大幅下降、原料供应、品牌、红绿搭配,这一系列词汇成了近年来四川茶叶产业的关键词。近年来,四川茶叶产业一直在“产量大省、出口弱省”的怪圈里徘徊。外销不旺、自营出口水平较低的背后,其面临的变局也将更加严峻。
1986年,四川茶叶自营出口1.13万吨,创汇1275万美元,名列全国第二。2004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209万亩,居全国第四,产量8.6万吨,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但是2003年四川省茶叶自营出口却仅有111吨,2004年130吨,2005年204吨。而在2004年,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却达到了6000吨。
很显然,近年来四川茶叶产品的出口与四川作为茶叶生产大省、传统出口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川茶出口出现这种困局、怪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