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义:当上茶农种“乌龙”
发布时间 2010-02-20 浏览 23617 次
等各种技术资料800多份;为了提高茶农对茶园的“关心”,村委还对“精耕细作”的茶农奖励有机肥。

村民吴石胆2005年去安溪参观完后,感慨不已:“安溪家家户户都种茶,多高的山水都引了上去,他们才叫做科学管理啊。人家随便一斤乌龙茶就能卖到成百上千元,我们的绿茶七八块都没人问,差距啊。”

慢慢地,村民见到了乌龙茶的效益,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2004年,我们从县里带回茶苗,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都懒洋洋的;现在,哪怕是半夜三点钟把茶苗运回村里,村民都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抢。”村支书吴世幼笑着说。

但是,李坚义知道,要真正让乌龙茶使村民富起来,必须要解决加工的问题。2004年,他就在村里建立了一个乌龙茶加工厂,并不断加大投入,陆续购置了空调、速包机、平板机、解包机、烘干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由于本村茶农还没有掌握乌龙茶加工技术,无法按照安溪那样一家一户加工,李坚义积极联系让外面客商来承包茶厂,确保茶青的收购。为了培养“本土”加工人才,村里先后选送了5位村民到省茶科所学习乌龙茶加工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6年底,凤里村已经种植500多亩的乌龙茶,使村民增收32万多元。

“以前,我们都说‘坐对竹山饮春绿’;以后,我看得改成‘坐对竹山饮乌茶’喽!”吴传贯是村里的小学老师,近年来,他靠着七八亩的乌龙茶不仅还清以前投资失误欠下的债务,还一举成为村里的“乌龙茶大户”,“这多亏了李书记推广的乌龙茶。”

“做茶,是件苦差事,忙起来天天熬通宵,但闻到加工好的茶的香味,就不累了。在凤里‘推销’乌龙茶,也是件苦差事,但看到村民慢慢靠乌龙茶富起来,就不觉得苦了。”在“战斗和生活了”三年的“陋室”里,李坚义美美地喝上一口村里做出来的“金观音”,像在品尝着三年的驻村生活。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