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一位老茶人和10枚茶商
下一主题:茶壶发烧友胡先生:藏
“这些铁观音是2004年种的,再过10来天,可以陆续采摘了。我看今年乌龙茶的行情不会差。”4月12日,蹲在凤里村连片的茶园里,盯着嫩绿的茶尖儿,李坚义很是陶醉。
“李书记把眼镜一摘,蹲在茶园里,谁都看不出他是省里派来的干部呀。”村支书吴世幼调侃说。“那是,三年下来,我都成了茶农喽!”
2004年7月,李坚义从省科技厅下派到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任第一书记。乍洋素有“十里竹海、万担茶乡”之称,凤里村民每年的收入也指望着漫山的毛竹林和连片的茶山。
初来乍到,李坚义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凤里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全县平均水平的60%,特困户和救济户约占三成,贫困面达50%。
更让李坚义忧心的是,绿茶是凤里村的特色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和交通的原因,绿茶价格始终上不去,村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种茶的热情大减。不少村民甚至任由茶园荒废。
转机出现在2002年夏天。省科技厅定点挂钩帮扶凤里村,经多方考察论证,决定推广适合加工乌龙茶的“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