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发布时间 2010-02-25 浏览 22130 次
硫磷、六六六、滴滴涕、联苯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重金属元素、稀土含量等卫生指标全部合格。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标签标识、水分、微生物指标、粗纤维和茶多酚含量。其中,普洱茶类不合格项为:标签标识30个,占不合格数的54.55%、微生物指标9个,占不合格数的16.36%、水浸出物3个,占不合格数的5.45%、净含量2个,占不合格数的3.64%、粗纤维3个,占不合格数的5.45%、茶多酚3个,占不合格数的5.45%、水分2个,占不合格数的3.64%、灰分1个,占不合格数的1.82%。绿茶不合格30个样,有22个是水分超标,主要以烘青绿茶为主;8个红茶不合格原因均为水分含量超标。

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问题仍是造成茶叶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但出现标签标识不合格的茶叶样品以2008年12月前生产的普洱紧压茶居多。启用《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标准后,质监部门加大了标准宣贯力度,逐步规范茶叶的标签标识,启用新标准后生产的茶叶标签标识不合格的样品较少。少数普洱熟茶样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是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生产环境卫生所致;个别普洱熟茶样由于原料原因造成粗纤维含量超标。

2009年较2008年相比,样品数略有下降,茶叶样品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普洱茶市场低迷的影响,部分茶厂停产或生产不正常,造成对茶厂的抽样数减少。在全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17户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中,能够全年正常生产的仅为39户,占取证企业数的18%,其余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均为季节性生产或订单生产,有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08、09年均处于停产状态。

针对2009年全市茶叶质量存在的标签标识不规范的情况,下一步,质监部门将继续加大对茶叶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对企业在市场准入、出厂检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给予帮扶,帮助企业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对茶叶中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引导企业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要求正确标注产品包装标识,确保全市茶叶产品的质量,以促进普洱市茶产业步入良性发展道路。(普洱市质监局)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