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茶人-周德光
发布时间 2010-03-06 浏览 23232 次
保管方面最讲究。当然了,普洱茶在保管方面主要是生饼的保管,当然,熟饼的保管,也要讲究湿度啊,温度啊……好了,你造出好茶了,保管得好了,但是泡茶,乱泡,泡之不得法,你也喝不到好茶。我说的你若不信,同样一堆叶子做出来的普洱茶生饼,你保管一半,我保管一半,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就不一样,哪怕是同一个师傅做出来的都不一样。因为普洱茶后发酵功能需要调节,需要空气的湿度、温度,保管环境。市委“中国茶城”建设领导小组叫我规范普洱茶的冲泡程序,我当初就拍着胸脯说,那些专家负责改良品种,技师负责如何改进加工工艺,我就把普洱茶的冲泡程序给搞出来,那普洱茶就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比较规范的操作了,整个普洱茶的品质从根本上就提升了。

——这恐怕就叫缘吧!我们家和茶是有渊源的,父母亲都视茶如命,特别是先父喝茶很讲究,从来不是像这样拿个玻璃杯乱泡就喝,小时候,就对茶有些感性的耳濡目染。真正对茶产生兴趣是在1995年。

——我不能说我是相当聪明,但我认为我与茶比较有缘,佛说“普渡众生”,你说佛是不是把众生都普渡掉了?没有,是普渡有缘人,佛只渡有缘人。茶也是“茶结众生缘”,而最后真正和茶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是要和茶有缘的人。像大明朝的张元,写的书,大学者、专家哪个没看过,但是就没有人把它看透,我看了以后就能参悟到这些。我和那些专家、那些教授不同,他们不种茶,大部分学识是从书上来的,我是自己种的茶,我会做茶,我也知道怎么冲泡茶,我还会品茶,所以,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我还没听说谁会说茶性,我做下来就觉得不同的茶就有不同的茶性,不同的茶性就有不同的茶理,你看我们国内分六类茶,国际上讲四类茶,特别像红茶绿茶、黄茶、黑茶,你说怎么分,完全以加工工艺来分,不是以树叶、品种来分,它只是因为工艺的不同,工艺的不同就改变了茶的茶性,不同的茶性它就有一套不同的茶理,如果不去探寻这些的话,你说你去学茶,学的都是面上的,你搞茶就搞浮了,就不深。就像那天我跟他们讲,我在杭州看了一次“茶禅一味”的表演,我说怎么这么搞!杭州茶界的很多泰斗级的人物在那里,很多专家在那里,怎么“茶禅一味”就整成几个小姑娘穿了件僧服,戴了顶古帽在那里装神弄鬼,那个就叫“茶禅一味”了?我说这太肤浅了,根本没有理解什么叫“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是用语言根本没法表达的,你只能参悟,佛家说以茶悟性,以茶悟性要怎么悟,六祖之所以成为六祖本来就是,“菩堤本无树,明净亦非台”,菩堤都不是树,“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我说很多人理解茶都很肤浅,你看在昆明,不管去到哪里,一见普洱茶,就问:几年的?八年的!十年的!就把年份搞成普洱茶的唯一标准,这片面了,年代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普洱茶好不好,还是需归结到张元说的三句话:首先要看原料好不好,嫩叶多还是老叶多,是不是?始造之精可做到了,始造不精你留100年还不是这样,也不是好茶,是不是。始造之精做到了你要看保管好不好。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