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发布时间 2010-03-31 浏览 24786 次
,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茎;第二年春茶后和秋茶前分别在上次剪口处提高15-20cm修剪。3次定剪后的幼龄茶树可采取留大叶的打顶采摘,以采代剪,但不能采摘过度,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和增加生产枝密度。

B、轻修剪:一般在各茶季结束后进行,剪去冠面5-10cm的鸡爪枝、细弱枝层,提高茶树萌芽力,并减少茶梢蛾的为害。

C、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15-20cm的衰弱生产枝层,促进三级骨干枝重新萌芽,更新复壮生产枝层。

D、重修剪:三级骨干枝和生产枝已衰弱,只有二级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通常在春茶后,剪去离地面35-40cm以上的全部枝叶,促进二级骨干枝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重修剪应结合重施肥。

E、台刈:骨干枝已全部衰退,新梢短小,对夹叶多的茶树,可在春茶后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枝梢。剪口要求平滑、略倾斜,不破损。待主干萌发新梢后,通过3次定型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后方可正常采摘。台刈后的茶园应结合清园深耕翻并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的修剪

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若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当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时,就会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势必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套种的树木要采取适当的修剪整枝,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此才能取得茶、果、林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因此,关键就在于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茶园严禁使用的农药

茶园严格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A、做好病虫预测预报。茶园要建立病虫测报点,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在幼虫3-4龄期用药,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防治。

B、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自身抗性来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茶叶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的为害。

C、生物防治措施。即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发生与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菌粉拌细土,于茶丽纹象甲成虫出土前施于土面,可有效防治茶丽纹象甲;用白僵菌871菌粉0.5-1.0kg加水100-200kg喷洒茶树叶面可防治茶丽纹象甲、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用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尺蠖;用茶毛虫病毒提取液或茶毛虫尸100-200头加水50KG所得的浸出液可防治茶毛虫;用赤眼蜂、蜘蛛能有效控制茶尺蠖和茶叶螨类等害虫的发生与蔓延。

D、物理机械防治措施。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此外还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但诱杀时必须避开益虫高峰期。

E、必要时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当病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危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农药进行药物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允许使用深度和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不能采取多种农药混用。还要注意农药的轮流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