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长安茶道
发布时间 2010-03-31 浏览 25411 次
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初步形成的事实。所以我个人以为,由法门寺地宫茶器演绎的茶道可以归属为法门寺茶道,具体可区分为唐代皇宫茶道和唐密茶道,都属于长安茶道范畴。皇宫茶道的具体程序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流传至今的诗文、图画、茶器、音乐等综合考证,可以想见其程序是相当繁复、场面也是十分壮观的。有歌舞,有音乐,有赏茶、碾茶、罗茶的程序,有取水、煎茶、分茶的程序,有供养曼荼罗的仪式,有唐王赐茶汤给王公朝士及外国使臣的仪式,有奉茶、谢茶仪式等。唐密茶道则随着唐密在中国大陆的失传更无从考证,但从日本东密、台密的有关史料里仍然能感受到唐秘茶道一些幽微气息。日本台密六祖智证大师圆珍《行历抄》记其初至长安面见法全(唐密祖师惠果和尚之法孙)的情况,法全引至“青龙寺西南角净土院上房,与茶饭吃。”后三日,智证大师“到青龙寺礼拜和尚,入道场,随喜礼后,便于院中吃茶饭”青龙寺属于唐皇室三大内道场之一,当时密宗行人们以茶饭待客已成为佛门清规,可以想见其茶风之盛。

另外唐秘色茶碗的发现也令人迷惑:为什么没有和唐僖宗的“一副七事”一起供养?是出于对宫奉者身份的考虑还是另有原委?秘色茶碗据专家考证是用来点茶的,说明早在我国晚唐时已有点茶法了,而不是起于宋代。那么秘色茶碗是不是密宗行人供养的?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供养茶瓶?考察中唐以后禅宗僧人日用饮茶器具,以茶瓶、茶盏、茶托最为常见,这在《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百丈清规》《禅苑清规》等史籍中均有记载。茶瓶是用来煎水点茶或行茶的,茶盏也称茶碗,是用来饮茶或点茶的,茶托也称茶橐或橐子,是用来承放茶盏的。所以我个人偏向于秘色茶盏是唐密宗行人供养这一结论,是否得当,尚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长安茶道是一个大概念,既有历史文化传承,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里面,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新背景下总结提出的,旨在归复大唐茶文化风采,重现中国茶文化神韵,把中国茶文化精神真正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流于形式和艺术的层面,要向中国茶道的纵深处深入挖掘,使中国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真正体现出来,如此,则可言茶道。长安茶道包括唐代宫廷茶道、大唐茶道、文士茶道、唐代寺院茶道以及散落于诗文典籍、流传于街巷曲坊的茶话茶诀等。法门寺地宫茶器的面世更加明确了长安茶道初创于唐的理念,也为我们发掘整理长安茶道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物质支持,其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