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光能、热能、降水资源丰富,宜于多种作物生长。但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也常有春寒夏涝、盛夏高温伏旱,有的年分夏旱接秋旱,超过38℃的连续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直接威胁茶树生长。川利用建造的灌溉系统,在每年的6~9月份,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隔8d左右灌溉1次,确保茶树对水分的需要,有利于茶叶的增质增产。茶园行间铺草,可防止杂草滋生,增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调节地温、抗寒、抗旱等多种作用。茶园行间铺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6月上旬进行,以后结合秋耕将草翻埋地下。秋耕后再进行第2次铺草,每次铺草量为每公顷7500kg左右,以铺油菜梗荚为主,也可铺稻草、麦糠等,铺草厚度15cm左右。第2年3月下旬将草料撤出园外,以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茶芽早发旺长。
3.3 中耕锄草
每年在10月中旬秋茶结束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中耕。在茶树生产期间,根据杂草生长和天气情况锄草3~4次。
3.4 合理修剪和采摘
投产茶园修剪改春茶结束后为春茶前进行,修剪深度以3~5cm为宜。在整齐茶蓬的同时,剪除地下枝、病虫枝,要求离地30cm以下的枝叶剪除干净,以利通风,减少病虫隐蔽场所。据该场对比试验,春茶前进行修剪比春茶后进行可提前2~5d开采,春茶产量提高10%左右。龙剑茶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全芽长3cm左右,茶蓬中达标芽叶在5%~10%,就应及时采摘。采摘不准抓采、捋采,防止产生单片碎叶。采摘下来的鲜叶应用竹篮装,勿用尼龙袋装,防止受热变黄。
3.5 防虫治病
搞好茶树病虫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是提高茶叶质量,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防治,一是秋茶结束后中耕,消灭地下害虫和害虫化蛹;二是清理沟厢渍水,防治病害的发生;三是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四是合理多次采茶减少虫卵残留量;五是4月下旬茶行铺草,防治杂草生长。生物防治,防治茶小卷叶蛾,用颗粒体病毒,用量为187.5ml/hm2,于第一代(5月下旬)或第二代(6月中旬)幼虫盛孵期喷布,当代幼虫死亡率达95%以上。防治茶毛虫,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450×108个多角体病毒,于越冬代幼虫(5月中旬)2~3龄高峰期喷布,当代死亡率达80.5%。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益虫益鸟。在害虫羽化高峰期的7、8月份点灯诱蛾,减少虫源。采用化学防治要合理安全,对症下药,多检查,能挑治就不普遍喷药。防治茶卷叶蛾、小绿叶蝉,用20%速灭杀丁6000倍液喷杀或用乐果加敌敌畏喷杀;螨类用杀螨特喷杀,蚧虫类在冬季用石硫合剂喷杀。生态防治,一是在茶园周围栽树,吸引益鸟栖息,消灭害虫;二是铲除茶园周边杂草堆沤积肥,减少害虫繁殖场所;三是放入鸡鸭于茶园啄食害虫。
3.6 越冬防护
为确保茶树安全越冬,冬季一般采用以下防护措施:一是适时灌足越冬水。茶树最怕干冻,越冬水要灌足,以渗透到30cm左右为宜,以立冬前后灌水为好;二是茶园铺草。茶园铺草宜在立冬前进行,铺草厚度15cm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