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害:①茶芽枯病通过再侵染,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达到发病盛期。②茶白星病经过多次的再侵染,平地、丘陵在4-5月间,高山茶园在5月至6月中旬盛发。③茶圆赤星病4月下旬至5月中旬也盛发。
2、春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分批及时采茶:茶叶采摘对象主要是树冠表面的嫩梢,标准一般为1芽2叶,春茶每隔4天左右采摘一批,共要采10批次左右。因此,少L具趋嫩习性,分布在采摘部位的病虫,均能被其经常采除,如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小卷叶蛾(初龄幼虫)、茶细蛾(卵、幼虫)、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等。分批及时采茶,对在幼嫩芽叶上为害的病虫,除直接予以消灭外,还由于幼嫩梢(叶)是它们的最适为害部位,因被大量采去,逐出现了病虫寄主(食料)的严重恶化现象,而使其为害减轻。
(2)性引诱剂诱杀:对历年茶小卷,叶蛾、茶毛虫和茶毒蛾为害较重的茶园,可在4-10月大面积连片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三种性诱剂可以共一诱捕器同时放置。
(3)生物制剂防治:对虫口密度高必须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对茶黑毒蛾、茶蚕等鳞翅目类害虫可选用Bt制剂或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均为3-5天。对茶苗白绢病发病重的茶园,可用哈次木霉处理有病茶园的土壤。
四、夏茶期(5月15日后至7月底)
夏茶是病虫的上升阶段,各茶场要按地块做好病虫的田间调查,决不可疏忽大意。否则,某些病虫就有可能发生成灾。
1、夏茶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虫害:①茶尺蠖第4代幼虫开始为害,以后世代重叠。从历年的发生情况来看,7月份若环境条件适宜,个别年份有的茶园也会暴发成灾。②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的2、3代幼虫均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虫量以第2代幼虫发生较多。③茶毛虫第2代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该世代多数年份虫量不大。④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以成虫咀食嫩叶,盛发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⑤假眼小绿叶蝉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茶树幼嫩芽叶汁液,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为害高峰。⑥茶蚕、油桐尺蠖、黑刺粉虱、长白蚧、茶叶螨类等害虫的虫量部分茶园也在上升。
(2)病害:①属高温、高湿型的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夏茶期有一个发病高峰。②属高温干旱型的茶赤叶斑病,在夏茶后期有时也会流行。
2、夏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变茶芽叶中氨基酸的种类,而氨基酸组份的改变会影响螨类的生长和繁殖,在非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增施有机肥可减轻螨类的为害。增施有机肥还可减少茶苗根结线虫病及一些叶部病害的发生。
(2)浅耕削草:采摘茶园春茶结束后的浅耕(10厘米左右)削草,可消灭部分在土中栖息的虫蛹,如茶尺蠖、油桐尺蠖、茶蚕的蛹,黑足角胸叶甲的幼虫等。
(3)强采茶叶:江西的头号吸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5月底形成虫口高峰,此阶段进行强采茶叶,实践证明是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有效措施,对在茶幼嫩部位为害的其他病虫也同样有抑制作用。
(4)注意排水:对地下水位高的茶园,开沟排水尤为重要,可减轻喜荫湿病虫(如茶长绵蚧、茶藻斑病等)的为害。
(5)人工捕杀:①利用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假死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等物承接,而后振动茶树,将坠落的成虫快速收集杀死。②利用油桐尺蠖成虫多栖息于茶园和附近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以及受惊落地假死的习性,在各代成虫期组织人工捕杀,见到卵快将其拍碎或刮除。
(6)树干涂白:油桐尺蠖的卵多成堆产于树木主干的裂皮缝隙、孔洞内或茶丛枝桠处,将茶园周围的树木用石灰水涂白,可阻碍雌蛾产卵。
(7)药剂防治:对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害虫,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的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可在卵盛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鱼藤酮乳油或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3-5天;对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等可在成虫盛发初期用每克100亿个孢子白僵菌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3天。非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7-10天;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也可选用1004氯氰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6天,对茶小卷叶蛾效果特佳)防治;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等也可选用98%杀螟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2.5%联苯菊酯乳油75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6天)防治。
(8)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参照“早春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五、秋茶期(8月至10月)
自夏茶开始,虫口数量逐渐上升,病害传播侵染频率开始加大。秋茶时,由于气温高,害虫历期和病菌侵染所需时间短,繁殖发育快,为害加剧,常易暴发成灾,所以说秋茶是病虫暴发阶段。假使秋茶发生病虫害严重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秋茶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损失,而且对次年春茶产量,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1、秋茶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虫害:①4-6代茶尺蠖,若环境条件适宜,常暴发成灾。②第2代油桐尺蠖幼虫开始为害,发生先后参差不齐。③第3代茶毛虫开始为害,部分山区茶园常发生重。④茶小卷叶蛾、茶黑毒蛾4-5代幼虫开始发生,茶小卷叶蛾幼虫低龄期仅为害嫩叶,多在茶丛树冠表面;茶黑毒蛾幼虫低龄期仅为害老叶,多在茶丛中下部两侧。⑤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8月下旬后常出现一次高峰,少数年份为害重。⑥刺蛾类、蓑蛾类害虫,有的种类在一些茶园虫口密度也较高。⑦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黑足角胸叶甲等害虫的幼虫在表土中取食有机质和茶须根。
(2)病害:①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仍为盛发期,一些茶园为害较重。②茶褐色叶斑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在晚秋盛发。③高山茶园茶饼病开始流行。
2、秋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合理采摘:秋茶期继续及时采去符合标准的芽叶,一可增加收入,二可消灭在树冠表面幼嫩芽,叶上为害的部分病虫,还可采去潜伏期较长,但已侵入嫩叶,只是未表现出症状的茶网饼病、茶炭疽病等。
(2)深耕与割磅萆:各茶区秋茶期(8月份)的深耕(25厘米左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恶化一些病虫的生存条件,如茶毛虫、茶尺蠖、茶蚕的蛹、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茶籽象、黑足角胸叶甲等的幼虫及蛹均生活在浅土中,通过中耕,司-把幼虫、蛹翻到地面使其暴露在不良气候或天敌易侵袭下,增加死亡率,也可直接杀死一-些。割除梯坎磅上的杂草是秋茶期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以减轻茶园茶绿鳞象、苔藓、地衣、茶叶斑病等的为害,此时若进行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还可提高防治效果。深耕后,在茶从根颈部四周培土,可使表土的某些病菌、害虫无法出土侵害。例如,培土10厘米,可使70%以上的茶尺蠖成虫不能羽化出土;将茶云纹叶枯病的病残组织埋入较深的土层内,可增加其腐烂程度和降低病菌存活率,减少次年的初次侵染源。
(3)重修剪和台刈:衰老茶树在秋茶期通过重修剪和台刈可达到增强树势,更新复壮的目的。同时,对分布在茶树离地5厘米附近或30厘米以下的茶尺蠖、茶小卷叶蛾、茶毛虫、长白蚧、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红颈天牛、茶吉丁虫等所有枝叶害虫,以及茶轮斑病、茶枝梢黑点病、茶粗皮病、茶毛发病等所有枝叶病害,可全部被剪下清除出园。但重修剪、台刈后,茶蔸上还会有蚧、粗皮病等病虫残存,宜及时施药。
(4)人工防治、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参照“早春期病虫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参照春茶期“生物制剂防治”和夏茶期“药剂防治”的内容。
我省茶树种植范围广,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茶历史等都不同,病虫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也会有差别。所以,各茶区必须从实际出发,掌握主要病虫的防治关键,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茶园高产优质,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