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王诗典:鄂茶“航母”
下一主题:“茶人”李惠南的别样
说干就干,没有任何经验的杨延寿从那棵茶花树上剪下了40多株枝条,在院子里开始了第一批苗木的培育。没有经验,他到县农业局果树研究所讨教技术,每逢有亲戚朋友到福州、北京,他就托他们买花卉种植技术书籍。那段时间,老杨整天就忙着拾掇那40多株茶花枝,温度、湿度、阳光、泥土配方,方方面面都得注意到。60多岁的老人还在鼓捣着这些,家里人都不理解,老伴和女儿极力反对。“他们反对他们的,我做我的。我当时就认准了,这要是培育成了,肯定很有市场。”老杨乐呵呵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当年8月,老杨插下的40多株枝条成活了20多株。这一来他更有信心,第二年又插下80多株枝条。就这样,杨延寿的茶花树从一棵发展到几十棵,从院子里搬到了一个山坡上。如今,杨延寿的茶花园有20多亩,苗木将近3万多棵。“这边的树都已经有10多年的树龄了,每棵可以卖到1000多元钱。浙江的一位客商已经来订了20多棵。”老杨指着一排树高将近2米的茶花树说。有位漳州的客商帮老杨估算了一下,他整个园子里的茶花树至少值300万元。现在,老杨每年光卖茶花苗就可以净赚3万多元。“现在家里人都服气了,他们也都跟着我干了。”老杨“茶花王”的名声越来越大了,儿子和儿媳也都跟着老杨学。“我一个人成为‘茶花王’没用,现在关键要上规模,大家都致富。我动员乡亲们都来种植茶花。我对他们说,苗木有我提供,技术有我帮助,销路也不用愁,大家都可以大胆发展。”在杨延寿的帮助下,现在村里已有4户人家开始发展茶花苗木种植。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积善村就会成为远近闻名的茶花村,村民们也从茶花种植走上富裕路。”老杨在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