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自来水,若能用矿泉水或干净井水更好,而且要用沸水冲泡,是不是这样?我想他的朋友一定是一位品茶行家,要不也是从小在茶乡长大之人,不然,怎会对
铁观音茶的“脾性”这么了解呢!的确,要喝出
铁观音的色、香、味、韵、趣,随随便便是不行的。在王老师的家里两个多小时,我们只是简单地互问了别后的一些情况,更多的是我向王老师介绍
铁观音的美丽传说和品尝心得。虽说我这个大老粗不懂
茶道,但那天晚上,我却学着茶艺小姐的样子,糊乱地表演了一回
茶道。什么“晴蜒三点水”、“关公巡城”啦,把我听说的,半懂非懂的所谓
茶道都搬了出来。可惜少了醉人的音乐。从采茶、制茶、品茶,一直到赛茶、
茶文化、茶艺术,我无所不涉及。品尝
铁观音,更多的是感受心情的一片宁静、和气与馨香,享受紧张生活中的片刻休闲和富足。当然,对于旅居海外的游子,他们或许还能品出一种微苦不涩,若甘若香的淡淡乡愁。我好象完全忘了村姑头顶烈日的劳作和村夫昼夜无眠的艰难,在我的嘴里,村姑采茶简直就像仙女织布般娇柔可爱,山夫制茶仿佛就是文人作诗作画般典雅精致。对
铁观音一窍不通的王老师一家人,被我凭三寸“不烂”之舌,瞎蒙得直点头称赞。 “早就听说
铁观音的大名,真是百闻不如亲尝!若是苏东坡他老人家当年被贬到闽南,而非岭南的话,恐怕他吟唱的就是‘日饮观音三百杯,不辞常做闽南人’了。”研究现代诗歌的王老师,+对闽南人“品香茗,悟仙道”的诗意人生,甚是向往,他说有机会一定要到闽南来看看走走,而且一定要在茶季。 王老师的
铁观音绝对称得上佳品。我有机会在异地他乡品到家乡的香茗,而且让我扮演了一回“观音使者”的角色,是我重庆此行是难忘的一件事。看到王老师一家人,品茗之后的一脸虔诚和羡慕,我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