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病虫草害控制
发布时间 2010-04-21 浏览 24912 次
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二)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1、改善环境。新开辟有机茶园,应考虑周围有比较丰富的植被(林木等)和水源。用现有的茶园开发有机茶,如果周围缺乏植被和水源的,应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好的生态环境中,有利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许多鸟类又是茶树害虫的天敌,且食虫量很大。水源有利于两栖动物(蛙类等)的生存与发展,可增加茶树害虫的天敌类群。同时,环境的改善可促使小气候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的变化,使其向着有利于天敌和不利于病虫的方向发展。

2、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通过检疫法令对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拨、运输和贸易进行管理,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的传播和扩大,包括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和传出。新开辟有机茶园,需要插穗和种苗时,运进前必须严格检查,力求苗木无病虫,尤其是对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更要关注。带有病虫的苗木,必须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后才可调进,以防新病虫在当地定居、蔓延和扩散。

3、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如蓑蛾类的护囊,卷叶虫类的虫苞,可直接摘除或集中消灭;茶毛虫、茶蚕、丽绿刺蛾幼虫的群集性很强,将虫枝剪下,投入1%的肥皂水中,或敲打虫枝,使虫体掉落在皂液中;象甲类成虫有假死性,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振荡茶树,可将假死坠落的成虫集中消灭等。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4、农业防治。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各项茶园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茶树病虫害,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灌溉、排水、茶树修剪、施肥、茶叶采摘等,其中剪、采、耕最重要。

(1)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有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分别为剪去树冠3-5cm、10-15cm,离地面40cm剪去或剪去全部树冠。随着修剪和剪除病虫枝,修剪的程度越深,被剪除的病虫种类和数量越多。

(2)采摘茶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细蛾等趋嫩性强的重要病虫,主要分布在嫩梢上,通过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断地采除大量病虫,且采摘叶片愈多时,采净率愈高,被采除的病虫数量就愈多,同时采茶后害虫的食料条件恶化,可抑制这些病虫的发展。

(3)茶园耕作:在茶树病虫中,有些害虫的某一虫态或几个虫态生活在土壤中,如多数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在茶丛根际浅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等)在根际枯枝落叶和土壤缝隙间结茧化蛹和越冬,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蛹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叶上的病斑处成为再侵染的来源。通过冬季深耕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这些病虫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茶季浅耕和除草,可将表层的虫蛹、病叶翻出表面,增加与天敌的接触机会,或暴晒而死,同时还有机械杀伤作用。因此,合理耕作是一项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4)疏枝清园:疏枝清园是指将茶丛下部密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将茶丛根际的枯枝落叶耙出烧毁,或结合深耕施基肥,将枯枝落叶耙入施肥沟,深埋土中。这样,可使茶园通风透光,抑制黑刺粉虱和某些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消灭枯枝落叶间(上)结茧化蛹、产卵的害虫(如茶毛虫茧、茶黑毒蛾茧和卵等)和病叶上的病斑。

(5)其他措施:新开辟有机茶园时,应选择无土壤病害的地块,使用抗病虫品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含磷、钾较多的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性和抗螨性(茶橙瘿螨等);高温、干旱季节进行人工降雨(喷灌),可以抑制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的发生,多雨季节进行开沟排水,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等。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天敌或其产物来控制病虫害。茶园病虫的天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余种,包括食虫昆虫、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鸟类、蛙类等等。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茶叶和环境,有扩散作用和长期效果等优点,因此有机茶园病虫防治的首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自然天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用的保护措施主要有:a.设置寄生蜂保护器,即在茶园中放一水盆,水盆中设一支架,支架上放一具有小孔纱网的容器,其上方能遮光防雨。将人工采集的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卷叶蛾虫苞等放在容器内,害虫不能爬出或飞出,而寄生蜂体小能飞出。b.将茶树修剪下来的茶枝堆放在茶园附近,茶枝上的某些害虫(螨类等)因不能远爬而饿死,寄生在虫体上的寄生蜂能飞回茶园。C.秋末在茶园中设置草束,供瓢虫等停息在草束缝隙中安全越冬。d.鸟类和两栖动物的蛙类等食虫量很大,不能捕杀食用。

(2)以虫治虫:一般是人为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或益螨防治害虫。采用饲养和繁殖天敌,然后释放到茶园中去,也可引种、移植和助迁天敌,防治病虫,如从国外、国内引进云南没有的天敌。将某一茶区的天敌移植到尚无该天敌的茶区中去。将茶园中太多过剩的天敌助迁到天敌少的茶园。

(3)病原微生物治虫: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和加工成生物农药,对害虫天敌影响小,具有可持续控制作用等优点,因此是茶园害虫生物防治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治虫。

①真菌治虫:目前,从茶树害虫上分离到的真菌有数十种,主要有白僵菌、拟青霉、韦伯虫座孢菌、头孢霉等,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球孢白僵菌Ef465-3、球孢白僵菌871、粉虱真菌制剂(拟青霉和韦伯虫座孢菌)对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迄今,研究与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在茶园中喷施0.1-0.2亿/ml的孢子液,对茶毛虫、尺蠖类、卷叶蛾类、象甲类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喷菌时的环境条件对防效的影响很大,一般适温范围在18-28℃,小雨、雨后和湿度很高的天气喷菌液,效果很好。孢子液浓度0.1亿-1亿/ml均可,浓度越高越好,喷施时应将虫体喷湿。一般喷施7天后害虫开始死亡。

②细菌治虫:细菌中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杆菌等,简称"Bt",有许多变种,如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等,细菌主要通过害虫取食,感染茶蚕、尺蠖、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也能感染家蚕,在蚕区应慎用。使用Bt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天气和低温(低于18℃)下使用,喷施时应将害虫取食的部位喷湿。一般喷施3天后幼虫开始大量死亡,7-10天可达到最高防治效果;

③病毒治虫:目前茶树害虫上发现的病毒有数十种,由于病毒的保存时间长、有效用量低、防治效果好、专一性强、不伤害天敌及具有扩散和传代作用,对有机茶园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项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已有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病毒Bt混剂等产品的生产,可供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用。使用单种病毒制剂的要点是:应该在4-7月上旬、8月下旬-10月虫口密度较小时使用,即在1-2龄幼虫期喷施,使用时需充分摇匀原液后再稀释。病毒是通过幼虫取食后感染的,因此,喷施时必须将害虫取食部位喷湿。防治策略是抓住虫口密度较小、发生整齐的第一代防治,每年喷施一次即可控制年内其他各代的发生。

④几种生物农药简介: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是有机茶园防治主要病虫害的首选措施。目前,除苏云杆菌类(Bt)制剂具有工厂生产的产品外,其余生物农药尚较缺乏。但白僵菌菌剂、茶树病虫病毒制剂等产品正逐步扩大生产,以便在有机茶园中扩大推广应用。现将近年在有机茶园中开始应用的生物农药介绍于下表。

制剂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