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凤:致富不忘惠乡亲
发布时间 2010-04-30 浏览 22558 次
时,得悉情况,立即和该乡的领导商议,打算在该乡开设一个分厂,就地收购加工茶叶。走马乡政府领导非常高兴,当即给予了大力支持,象棋山茶厂走马乡分厂顺利建了起来。走马乡有了茶厂之后,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种植管护的热情大大提高。2002年以来,走马乡农民新种茶叶4000多亩。

有了第一家分厂后,王世凤又马不停蹄地在昭平镇开设了第二家分厂,使象棋山茶厂的规模和产值连年增长。

王世凤在走出一条“企业+农户”的路子后,创业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她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贺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两业”工作思路,又积极探索“企业办基地带农户”发展的新模式。2002年7月,她租赁了县林业局的一个300亩的茶园,租赁期为10年。目前,她已投入21万元用于茶园管理,安排城镇下岗工人及富余劳动力30多人专门从事管理和采摘工作,带动了昭平县干部群众私办或联办50亩以上的茶园120多个,昭平县茶园面积由80年代1000多亩发展到2005年的65000多亩。

扶智扶贫 带富群众

富起来的王世风并没有忘记大伙,她常说“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长期以来,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扶智和扶贫相结合,带领和帮扶当地群众走种茶叶致富道路。

她十分注意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1987年至1989年她连续三年出钱举办茶叶种植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来上课,并发放茶叶种植资料给农民。当年参加过培训的200名农民,现在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种植茶叶能手。1989年至1991年,她拿出6万多元钱买化肥奖励种得好、采得好的茶农。在茶厂收购茶叶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茶农科学种植、管护、采摘,许多农民在她的指导下掌握了先进的种茶、护茶技术,她的茶厂也被群众誉为“农民的科技学校”。去年,昭平县在全县中开展“党员增收联动户”活动,王世凤义不容辞,主动牵头,以她的象棋山茶厂为示范基地,联动附近党员户15户,群众72人依靠科学种茶及茶叶销售,增加家庭收入。

王世凤办厂之初,文竹镇的茶叶还很少,只有300多亩。但如今在王世凤的鼓励和推动下,文竹镇的农民逐步走上科学种茶之路,文竹镇种茶面积六年增了十倍,至今已增至4000多亩,有茶园的农户占总数的90%,六成农户长年管理自己的茶园,茶园真正成为茶农的“聚宝盆”。2004年,文竹镇农民仅茶叶一项就增收500多元。

能否出好茶,品种和加工技术是关键。1989年,王世凤从报刊上了解到广西茶叶研究所试种“福云六号”新品种获得成功的消息后,她决心引进四千株在文竹镇巴鲁冲进行试种。她把茶叶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请到文竹镇,吃住在她家。一年后,“福云六号”试种喜获成功。王世凤就热心地把它介绍给周边的农户,并无偿为困难的农户赠送茶苗50000多株。如今,“福云六号”这个优质品种从文竹镇扩种到昭平县各镇,占昭平县茶叶面积的80%以上,直接增加经济效益8000多元。

在王世凤的扶持带动下,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王世凤出资扶持农户种茶的助人之举,让村民们由衷地赞叹:富了不忘众乡亲,这才像个党员的样。2004年,她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称号。她的企业获得全区“光彩之星”、先进私营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等光荣称号。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