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
发布时间 2010-05-05 浏览 29558 次
的含水量已经界定于6%~8%左右,此时的茶干很脆很容易折断,所以在称重的同时『手抓的力量』要轻且要慢,因为一般大厂都是讲求快速,所以都未注意到此环节。再来就是轻放入筒且要有顺序的同一方向置放,否则大把大把的抓或是用大匙拿取,如此一来相信茶很容易受伤折损的而且上下左右交错,一旦蒸软下压时更是相互压挤更易断损,最重要的是蒸气的大小与蒸软时间掌控,有些茶会因蒸软的时间不同而产生发酵的不匀以及松紧度的差异。解布取茶晾干更是饼型好看与否的重要依据,因为布袋刚压制好时含水气重,需在适当降温后『开袋取茶』让袋归袋、茶归茶的上置放架晾干,若温度太高时硬将茶取出,会因茶的软化度还未彼此紧结,此时完整性就会不够,加上袋中也有残留叶底,彼此恶性循环对整批茶而言都是减分,

入焢房与自然风的干燥区别

一般压制好的茶品含水量相当高,必需用人为方式将其退除含水量,传统工序里都是个体户方式精制,所以一天的产量较有限,大概采自然风干退水方式(量少时可以,大厂就可能有些困难,但目前也陆续有改进中,因为入烘房的茶万一太高温(速度太快),反而会伤到茶的基质,因为后发酵的茶品,一旦利用高温退除水分的话,茶的原香度会大打折扣,因为它的外表分份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叶面结构(好比人洗好三温暖在高温烘房下快速失去水份,人可补充水份,然此时茶的内在基质因为快速影响(无知的)而对后发酵产生相当的一个减分(这个重要环节是许多专业人士都不愿去面对的,因为在讲求速度下那有那么多的空间可靠自然法干燥呢?所以在选购前已经注定会不会越陈越香了,然消费者(收藏者)怎么办呢?很简单一.先多问,问贩卖者的专业是否合乎您的询问标准。二.多看,看贩售者的专业与贩卖空间是否是道德与专业人士。三.多闻,轻闻茶面看茶的清香是 否清新自然以及樟香度是否够久。四.试喝,如果不能让您试喝,怎能让您感受到它的优值呢?这是教育的大好机会,否则花钱买什么,花钱就是买老板的专业以及分享它的产品不是吗!五.汤色表现:茶在采制的过程若严谨度不够,以及在压制过程太粗糙的话,茶体基质结构组织就是被伤到,一旦冲泡时就会汤色浊浊的(清澈度不够)六.感觉,综合以上的评价,以同价值比品质,再以同品质比价钱,就算同质同价就要比专业服务与推广美感了,因为路边货路边价,冒充怎能过得了高价格标准且还想要永续经营呢!

捆绑工艺的价值与存放的影响

普洱茶用竹壳竹线捆绑已经上千年的历史了,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不知何因素(可能是铁线的出现)容易捆绑所以就省去费时又麻烦的竹线捆绑,然到了『97』回归后一些老茶品的出现与流露那种传统的古工序(艺术之美)的价值性,于是一些个体户就又开始采用竹壳与竹线包茶让原本可能会失传的工艺又找了回来(可继续传承下去)有些竹壳因茶农是向种竹人收购,所以在产笋期的竹壳最好不要用,因为产笋期的期间竹子的甜度较高容易有蛀虫,所以有些茶品的外壳蛀蚊情形较严重以及竹线捆绑的工序更是一门学问,竹壳当素材做外包,必须先泡水软化,然退水程度若不够,竹壳内的含水量成份过高,会使茶品直接与间接受潮及湿化届时外包纸及茶外团就会有『水迹痕』。『一筒7片所以叫七子饼』,若技术老练的包装师傅,能很用心的一筒捆六条,而且有顺序的排列,让茶的陈放产生陆续的价值与美感,目前有些人已改用纸袋或胶袋,已失去传统工艺的价值,更让茶的后发酵产生事倍功半的半停滞状态,越陈越香就产生落差了。

包装储运的分享

普洱茶早期几乎都是散茶,因为地处西双版纳交统运输不方便,所以为了运送及储放的方便,所以就将其紧压成型。

早期之茶马古道就是因运茶的需求而形成的,茶一大袋置放茶马两侧不方便行走,(占空间也难行走)所以先人就将茶蒸压成饼、砖、沱等等大小不依的形状,以前都是12筒(84片)为一大支,一支马背二支叫一担(168片)约60kg,然目前交通方便了,为了让收藏家更放便搬运及储放,于是改成6筒为一小支(42片),而且竹编篮皆为手工细竹皮编制,越陈越亮,不易断损的特别效用,所以6筒一小支的便利更也带动了流行。茶在储运过程『最忌侧放』因为将影响到茶的完整美观度。茶一旦在西双版纳初完成(含包装)运到昆明就要800km再到广州又要2000多km,有些是卡车四天三夜直接载运,然有些是卡车又火车又小包车等转运,到了港口又货柜到目的地又转运,所以受伤折损机率高,唯有绑捆时多注意是摆放入竹编篮时的方向是取决茶的完整依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