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向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有很大的影响。凡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由于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诸顶条件中首要的一条。实践证明,不论高山或丘陵种茶,建园时应注意坡向的选择和利用。由于南坡和北坡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故近地面层的温度也不一样。但南坡因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在夏秋季往往因少雨而易受干旱。东坡和西坡相比,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则相反。这些在建园规划时都应加以综合考虑。
总之,在深入分析茶树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中,不能只限于光照、温度、雨量、土壤、地形等指标,还必须对这些生态因子在年周期中的变化与茶树年周期的各生长发展阶段,加以综合分析比较,才以正确判断,得出各地能否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的科学依据。
上述各生态因子对茶树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当某一个因素有了变动的时候,就影响其它因素,从而整个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降雨多时,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不照,同时也改变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状态。各个因子有规律的综合变化,形成了各个地区的生态特点,形成了各茶区的特定生长环境。凡对茶树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制订某一茶区的栽培技术的主要依据,以利发挥茶树某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茶树栽培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来影响主导因子,借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例如我国淮北茶区栽培茶树的主要困难是冬季冻害和生长季短,这一带的主要措施是选择抗寒品种,选择光照较好,温度较高的地势建园,并采用一系列的越冬防冻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茶树的生态因子,则是春季晚霜和秋旱,栽培措施上宜在冬季施足基肥,早春应采用一些抗寒措施,以及秋季灌溉等。南方茶区主要是春旱和烈日,则着后果在春季灌溉,适当在园地中种植遮荫树。又如许多山地茶园,由于坡度较陡,水土极易流失。栽培茶树的主要措施是建造梯田等高条栽,以保水土。总之,要因地制宜地具体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综合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以确立农业技术措施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