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绿肥
间作绿肥既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又可以增加茶园行间绿色覆盖度,减少土壤裸露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增加雨水向土壤深处渗透的数量,减少水土肥的流失,实现茶叶增产提质的目的。
据研究,幼龄茶园行间间植夏季绿肥,间植茶园与不间植茶园对比,7—9月份地温平均下降10℃—15℃,大大减轻了茶苗受害率。因此,凡未进行铺草覆盖的茶园,特别是幼龄茶园更应种植夏季绿肥。夏季绿肥宜选择秆高、叶疏、枝干呈伞状的花生、大豆、绿豆、木豆、山毛豆等为佳。
耕锄保水
及时耕锄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直接蒸发散失,而且还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的消耗。耕锄时间宜在雨后土壤湿润,表土宜耕的情况下进行,不宜在旱季严重,土壤含水率低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因耕锄伤根而影响吸水,加重植株缺水,特别是幼龄茶园的耕锄更应注意。耕锄时应尽量减少伤害茶树根系,耕锄深度宜在8—10厘米之间,并在离开植株30厘米处进行。植株周围杂草宜用手拔除或用小锄铲除,以免碰伤茶树。在耕锄时应把杂草连根铲除,用锄将杂草头泥土打碎,晒死后铺于茶株周围。
根外追肥
高温干旱期既是茶树需水量最大时期,又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根外追肥与除虫治病相结合是一项综合的茶园管理技术措施,它既可改善茶园小区气候条件,增加茶树叶片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又可达到防虫治病的目的。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高,光照强烈,水分蒸发快,根外追肥浓度宜低,农药用量宜少,以免灼伤茶树。时间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效果最佳。
合理采摘
因伏旱期芽叶质量差,不少茶农采用“少采、粗采、老采”的茶叶采摘方法,致使茶树冠面叶片过多,增加了茶树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容易引起茶树缺水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相反,如果采用“小采、强采、偏嫩采”,就会导致茶树冠面新叶过少而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茶叶产量减少,质量降低。因此,这一时期的茶叶采摘应实施适时采摘和分批采摘的原则,实行留1片真叶或留鱼叶采摘1芽1—2叶或1芽3叶初展的采摘方法,既有利于抗旱又利于茶叶的增产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