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老茶农何殿伦
下一主题:紫苑流光——朱建伟
1942年7月,福建示范茶厂由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接收,改名为茶叶研究所,由茶叶专家吴觉农任所长,张天福调福建协和大学任教。
再居武夷,重主旧业。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福建示范茶厂改由国民政府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接管,改名为崇安茶叶实验茶场。张天福又奉调回茶场主事。他致力于岩茶生产,同时开展茶叶科研实验,编写茶叶简报,改造茶园,发展副业,弘扬祖国茶叶伟业。如今武夷山中有不少老人还记得当年茶场之茶地、场址及与张老的交往旧事。当地档案馆还存有当年茶场文件、简报。新中国成立后,张调省城工作,统管全省之茶事。
三居武夷,“改造思想”。1959年7月被错划为“右派”的张天福,下放崇安茶场“改造思想”。虽是贬谪罢官,他却如回到“老家”。乡民、故友、场领导没有另眼待他,仍发挥其专长请他参与茶叶生产研究工作。至今张老对那段“改造”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到茶场时场领导专门给我一间小屋,虽然简陋,但还安静,白天上茶山,晚上参加制茶。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在那缺粮困难时期,在茶场地瓜可满足供给,还可到邻近的机场服务部买点罐头牛油。地瓜蘸牛油,精神舒畅,身体倒也健康了。张老谈到这些,不觉也笑了起来。他还说那时当了右派,不然他要违心地“放卫星”、说假话。当时就有个别领导叫工人采茶树老叶充产量,以放“卫星”。这也是祸兮福所倚也。
岁月飞逝,情怀更深。近二十来年获得政治新生的张老,满怀茶情,倾心茶事,对故地武夷山更是心系梦萦。或亲临指导,或鸿雁嘱告。对发展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不遗余力。他还应求题写“乌龙茶故乡武夷山”条幅赠笔者,足见他对武夷山、武夷茶深情。
武夷山当铭记张老对武夷茶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