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林总在大后方的生产基地坐阵,严把质量关。2000亩无污染、无公害的高山茶园,采用福建茶科所培育的免耕密植法科学管理;以太姥山惟一一棵千年老茶树为本,利用无性繁殖扦插栽培,保证了茶树品种纯正;占地15亩的在闽东最大的茶叶加工厂,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茶树生态环境的优势、品种的优势、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优势,加上80年代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刚毕业的农业大学毕业生的合理使用,使茶叶的生产、加工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而施丽君则在北京打天下。北京公司现有9名职工,主要从事日常的茶叶批发兼零售工作。除坐店经营外,他们还常常被派往总公司在其他省市的连锁店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看其经营理念和实际法是否与总公司有偏差,并给以相应的帮助。在经营中,施丽君不但在为客户的服务上热情周到,以诚信为座右铭,如实介绍茶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等级价位,坦坦荡荡地做生意,而且从爱茶人的角度关心普通消费者。她耐心细致地告诉不会喝茶的消费者绿茶怎么喝、花茶怎么喝,引导他们科学地喝茶、健康地消费。
做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施丽君实在付出得太多了。一家三口,分居三地,连未成年的儿子也独自一人在杭州上中学。在北京创业的这五年,她什么都要管,进货要管,出货要管,内部职工的工作、生活要管,对外事务应酬也要管。再加上与总公司联络、密切注视北京市场动向,一切一切,她真的太辛苦了。尽管如此,施丽君依然很乐观,她说:“辛苦是辛苦了点儿,但真诚换来了回报,当客户对我们认可称赞我们时,我很开心。”重振历史名茶品牌开拓健康消费市场
不过,最令施丽君开心的事情是:进军北京两年后,在北京市场发现了品牌的重要性,公司树立了品牌意识,并在短时间内又挖掘我国茶文化历史宝库,恢复了绿雪芽名茶的本来面貌。
关于绿雪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兰为业,乐善好施,人称兰姑。那年太姥山周围流行麻疹,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兰姑那颗善良的心被深深刺痛。一天夜里,受南极仙翁指点,兰姑攀上鸿雪洞顶,在榛莽之中找到一株与众不同的小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将茶树上的绿叶采摘下来、晒干。然后把茶树叶送到每个小村,告诉村民们怎样泡茶给孩子们喝,最后终于战胜了麻疹病魔。
绿雪芽的名字在何时出现,尚无定论,但据说是几个文人相聚给它起的:它细细长长,白茸茸,色翠绿。叫雀舌有其形而无其色,叫银针又有其白而无其绿。一个文人提议叫绿雪芽,这名字既雅又与其品质相称,形色都体现到位,大家一致赞同。从此,绿雪芽的名字就出现在民间。
据《中国名茶志》所考证,明代福鼎太姥绿雪芽就已是名茶了。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说:“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传说中的那棵仙茶树不正与史料记载的是同一棵树吗?不正是我们茶园以其为母本扦插的那棵千年老茶树吗?只不过现在被叫做福鼎大白茶罢了,沉睡几百年的名字应该苏醒了!既然我们做了公司的主人,就不应让它再沉默了,我们有责任让它重新绽放光彩。”施丽君感慨万千。
“对于无序竞争,我们不感兴趣。我们看到我国入世后,将来的竞争就是靠品牌和质量的竞争,为什么不先行一步呢?我们应走打出品牌的道路。”不久后,绿雪芽商标在福建注册成功,绿雪芽绿、红、花、白、高山茶五大系列产品陆续推出。花茶“白雪飘香”获2000年国际名茶金奖,绿茶获“2002年首届全国觉农杯”金奖。企业被授予“放心工程示范单位”牌匾,被福建省评为三A优秀信用企业。
绿雪芽绿茶系列是有机茶,是无公害无污染产品,产品质量符合欧盟标准。其生长环境、加工方式、储藏仓库、运输过程均远离污染源和污染物。为了保证有机茶的品质安全,天湖公司出厂的有机茶均采用密封包装,以防其经销过程中被拼配或调换而损害原有的品质。
绿雪芽有机茶的出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现在不少去茶艺馆的喝茶人知道了这个品牌,专门找到位于马连道的北京公司来购买。使馆区的一些外国朋友的健康观念非常强,也拿着有关资料冲着有机茶而来,其中有欧美的朋友,日、韩的更多,他们都对此茶满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老字号吴裕泰曾派人到天湖公司的生产基地视察过,对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十分满意。几天前,上海、福建、广州三家进出口公司的代表也去了基地,并直接在基地下了外贸订单。
最后,施丽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总公司正在培养1000亩有机茉莉花茶的生产基地,明年有机茉莉花茶就可以推出上市。福建茉莉花的香型幽雅,为老北京深深喜爱。届时,将找回老北京的口味,为北京广大消费者增添一份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