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茗壶雅斋仁艺居 绚丽
下一主题:茶苗营销大户王君贤
三
姚月明对大红袍的培育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1953年至1955年,姚月明随叶鸣高和陈书省两位老茶叶专家在武夷山进行武夷名枞调查。这期间,姚月明从大红袍母本上剪了几根长穗,扦插在实验场办公室后面,并且已经存活两棵。1958年这里建机场,这两棵珍贵茶苗不幸被拔除。文革时期,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迫离开茶叶实验室,下放到茶场农业区内种水稻。但姚月明仍偷偷利用业余时间培育大红袍,培育出来后沿用吴觉农先生当初的命名“北斗一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红袍开始供应外贸,但数量微乎其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武夷山许多茶农都种植了大红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几十亩。但是,由于姚老与大红袍这种异乎寻常的关系,由他亲手监制的大红袍还是要比其他的大红袍贵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姚老每年签名制作的大红袍也仅20来斤,成为各地茶商争相竞购的奇货。
5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安贫乐道的姚老与老伴居住在武夷山市府大院的一套两居室的蜗居内。他依旧每天都很繁忙,特别是每年的3-7月,采茶制茶期间,他每天都巡走在茶园和工厂之间,无偿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
姚月明,这位武夷岩茶的泰斗,一生与武夷岩茶结下了“生死情缘”。无论是在事业鼎盛时期,还是隐归阶段,他都执着地进行武夷岩茶研究,在武夷山这个山沟沟里一呆就是50余年,其精神、其情愫令世界茶人为之敬佩。
年深月久的濡染,武夷岩茶的悠长的韵味已深深地融入到姚老的身体和灵魂,甘泽而乏馥郁,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久藏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