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人生
发布时间 2010-06-14 浏览 26863 次
为茶树营养问题进一言》、《茶树营养繁殖的探讨》、《再论茶树营养繁殖》等论文,1956年至1959年先后在前苏联科学刊物《茶及亚热带作物》杂志上用俄文和格鲁吉亚文发表,该刊总编阿卡马林斯基特意撰文推荐,盛赞刘祖香在茶树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刘先生的经验和论述对苏联颇具有指导意义。

1952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祖香的《农业生产经验介绍》一书,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文章是茶叶生产的经验介绍。

1961年,刘祖香全身心地投入茶叶事业,其时,其妻赵合轩老师甲状腺开刀,在医院住了5个多月,可刘祖香却奔波于茶山之间,等妻子出院回家,他却带着6篇茶叶论文去探望妻子。中国茶界泰斗吴觉农先生闻之赞其弟子说:“勤劳作,喜科研,祖香真的还有几分爱茶如痴。”

1988年4月,从县人大领导岗位上离休的刘祖香仍然一如既往地钟情于他的茶叶事业,在舜江之畔办起了全国首家民间茶叶研究所,坚持以茶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应用科学研究为科研方向和以发展茶区经济为目标,并因陋就简地创办了精制实验茶厂,为当地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筚路蓝缕的贡献,而担任所长的刘先生却不拿所里的一分钱,他说:“奋蹄不为扬鞭故,奉献岂能计名利。上虞茶叶事业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心愿。”言语之中,透出一个茶人的平常雅润之心。

1992年12月,70岁的刘祖香先生众望所归,赴北京参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创新奖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获得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1996年,由中央组织部编辑、中国画报社出版的《金色年华》刊登了刘先生视察茶树生长情况的彩色照片和《让晚霞更绚烂》的先进事迹,褒扬这位老科技工作者一生事茶、无私奉献的精神。

近几年来,刘祖香先生又常年活跃于茶文化交流活动中,专注于上虞名茶培育辅导工作,担任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顾问,为上虞觉农舜毫、龙浦仙毫、觉农龙井等名茶名品的开发积极献计献策,指点大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

潜心茶事六十余年,茶的清香、茶的韵味使刘祖香先生性气儒雅而豁达、浪漫而诗情。他醉心于渊远流长的茶文化,曾创作了大批言语隽永而又情真意切的茶诗,这些茶诗收录在刘先生的《茶馨墨香》一书中,不少诗句脱透出刘先生一生事茶的情缘。

谈到饮茶人生,刘先生说,饮茶可雅,也可俗。雅者精于品,重氛围,讲意境,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饮者大都带着精神上的需求,以期品茗之中的色、香、味、形等诸如此类,来求得感官上的享受,情感上的陶冶,从而达到一种“更待微甘回齿颊,且留连”的境界。从俗的一面讲,在江南水乡,喝茶已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日常的、世俗的,是与人们每天的劳作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要说这种日常化的喝茶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它使我们相信,他们一生中劳碌辛苦的生活需要茶水来滋养和延续,而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喝茶,养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好脾气好性格,养成了他们朴素温和的生活方式。这种“俗”,把水乡的那种质朴、厚重,且悠久而不会消失的民风民俗民情融于其中。茶以及茶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无论是雅者还是俗者的生活。

这些话,显现出刘先生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他写过这样的诗句:“毕生痴爱神州茶,一叶一芽孕文化。亘古多少聚散事,酽然一壶情升华。”在我们看来,一生事茶的刘祖香先生自己也成了一杯品之酽酽的茶,个中三昧令人久品生香,叹为观止。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