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为避免蓄水池产生藻类,阻塞灌溉器材之出水孔,蓄水池应予以加盖。蓄水池材质以钢筋混凝土最佳,若因成本考量或材料运送不易,才考虑改以铝质或不锈钢材质,唯设置地点之地基须力求稳固。蓄水池之蓄水量以每公顷40 立方公尺体积设计为佳,茶园灌溉面积较大者,可视实际地形与需要酌予考量变更。
七、茶园复耕之水土保持工作
一般在宜农牧地之山坡地种茶,坡度在150 以下者,可采行等高耕作配合山边沟方式种茶;至于坡度超过150 未达280者则须以构筑平台阶段方式为之 坡度过陡之山坡地绝对禁止超限利用,以维护环境确保茶区整体安全。坡地茶园若有栽培面积超过坡度55% (仰角28度以上)之虞时,应逐步采行废耕措施或改植深根性林木类植株,以维其它区段茶园之水土保持功能;缓坡地茶园受损之复耕工作应逐步以等高耕作方式栽培为主,平台式阶段栽培及驳坎构筑者应加强补实以维茶园水土保持。
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主要为水土保持工程法及农艺与植生法两大类,茶农在运用时须视实际地形及茶园震灾毁损情形而定;若针对茶园水土保持须重新规划者,应注意茶园的选择、茶园及园内道路设计、排蓄水之灌溉设施等问题,以避免造成表土冲刷,达到水土保持之目的。一般建议茶园之水土保持原则为:
1. 妥善规划茶园之各项栽培及设施,缓坡地茶园以等高栽培设计为主。
2. 在容易发生土壤冲蚀或崩塌之地,增加必要之保护措施,如山边沟、挡土墙、蚀沟控制、截水沟、植生、敷盖及茶林间作等。
3. 避免雨水直接冲击茶园土壤表面,应增加土壤抗蚀力与地面粗糙率,或以植生覆盖,以防冲蚀现象并降低地面径流水之流速,并妥善导入安全之排水沟。
台湾地区在强风、多雨、地质脆弱以及强震频繁的条件下,茶园土壤很容易流失,依据此次震灾经验,缓坡地茶园复耕似不宜鼓励重建平台,应以等高耕作方式种植为宜。
八、茶园复耕之政府相关农业措施
受灾严重之茶园更新复耕除需要人力、物力及财力之投资外,并需经年以上之复耕缓冲期,因此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已于灾后拟定相关农业措施,并由茶业改良场派员协助茶农解决灾区茶园重建之相关问题:
1. 在农业灾害救助及纾困贷款方面,农委会已订定现金救助及纾困贷款办法,并将本次震灾毁损严重之「蓄水池」、「石驳坎」损失列入现金救助项目,「引水管线」及「制茶设备」为纾困贷款项目,贷款利率由4.5% 降为3%,期限最长可达七年。各项灾害勘查及现金救助工作均采随到随办方式办理,裨利农民应急之需;严重受害之茶园,尽量以农业灾害救助标准从宽认定办理,或以项目方式协助复建。受创较轻者,提供纾困低利贷款,以利茶农重建复耕。
2. 农委会于灾后成立「921震灾长期作物蓄水池重建计画」,辅导并补助农民尽速重建坡地灌溉系统。
3. 茶业改良场赶制出版「921集集大地震茶业灾情及复建措施」单张特刊,并已邮寄灾区茶农、产销班班员及茶业相关辅导单位供参考,以协助茶区各项复建工作。
4. 在技术性支持方面,本场持续派请研究技术人员分赴茶区进行各项灾后重建工作,并委请相关茶业团体及水土保持专家学者等,一同协助处理受灾严重之茶区。
5. 茶震复耕新辟茶园宜审慎评估,茶农在复耕作业上如有困难问题,可向本场及所属分场、工作站洽询,本场同仁将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农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