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洵武在林业特产局主持茶叶工作时,也很注重名茶生产试制和开发工作,前冈辉白在历史上曾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失传。1974年恢复试制,1978-1982年,顾洵武连续5年在春茶时节,专程去前冈蹲点,实地参与了从采摘到制干各个环节的生产,摸索总结辉白茶的制作规程,进一步提高了前冈辉白的质量。
1981年前冈辉白再次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他转送吴觉农一斤,吴觉老品尝后评价:搞茶叶一辈子,从未尝到这样的好茶叶。
80年代,茶叶生产进入结构调整,发展名优茶,发展社队精制茶厂的新阶段。时任嵊县县长的顾洵武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在扶持天坛牌珠茶,发展多茶类生产以及保护茶农利益方面的成绩,至今为人们所称颂。当时茶叶出现 滞销现象,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开展多茶类活动。一方面积极协调产、供、销关系,在茶叶产销低谷时期,保护了茶农利益,保护了茶园,开拓了茶叶生产领域。1984年,天坛牌珠茶荣获世界博览会食品金奖,全县茶叶产量达16万担。同年《浙江日报》发表《金奖之路——珠茶主要产区嵊县纪行》一文,称顾为“茶叶县长”,报道了他的事迹。1987年嵊州名茶产量达1500余担,这以后,嵊州茶叶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
1987年至1990年,顾洵武调任绍兴市农业局副局长,重点分管茶叶生产,他组织并实施了提高茶叶单产和提高茶叶质量,开发名茶生产工程,通过几年努力,1989年绍兴市17万亩茶园大面积丰收项目,获农业部三等奖。千亩茶园高产丰收项目获浙江省农业厅四等丰收奖。1988年,他撰写的论文《逐步理顺茶叶产、供、销关系,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被评为浙江省茶叶学会优秀论文。
1990年顾洵武调新昌工作。当时,名茶发展滞后,茶叶税收难度较大。在县委县政府研究农业生产政策时,他提出应在继续维持珠茶,不断提高采制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处理好名优茶和珠茶的采摘关系,大力发展名优茶,创制名牌和“涵税到茶园”的建议,县委采纳后加以实施,新昌县的名茶生产很快得到发展,他起到了一定的参谋作用。
1997年底顾洵武调嵊州市政协工作,组织专题协商讨论茶叶产业化问题,他向市政府提出进一步振兴名茶生产,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等一系列建议,包括抓紧抓好改造旧茶园,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名茶基地,加强培训技术力量,创立名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建办市名茶交易市场等内容,市政府采纳了这些意见、建议,1999年嵊州市的名茶产量达到5万余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