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茶茶树的灾害及防治
发布时间 2010-06-25 浏览 26383 次
吸收汁液,并分泌蜜露状排泄物而继发煤病,引起大量落叶。黑刺粉虱是江苏重要茶树害虫之一。随着密植茶园的推广,黑刺粉虱危害加重,70年代局部地区危害严重,1978年秋季,全省大面积受害,丹徒县因该虫引起煤病的危害面积达3000多亩。80年代黑刺粉虱发展到全省范围并严重危害,因黑刺粉虱危害造成的损失达30%以上,煤病流行。尤其是1986、1987年全省大发生。用乐果、辛硫磷、敌敌畏等药剂防治,效果欠佳,难以控制。自90年代扑虱灵推广后,黑刺粉虱种群数量下降,仅局部地区产生危害。

(五)蚧类

蚧类多以若虫、成虫在茶树枝叶上,吸取茶树汁液,使树势衰退。江苏危害茶树的蚧壳虫主要有椰园蚧、长白蚧、蛇眼蚧等。70年代长白蚧、蛇眼蚧危害严重。1970年,常熟虞山林场白云2区2队因蛇眼蚧大量危害,大面积台刈茶树,剪下的树枝2吨多,同年江阴林场也因蛇眼蚧危害台刈茶树20亩。1971年镇江地区高资茶场300多亩茶园受椰园蚧危害,产量受到较大损失。1970~1977年,常熟县虞山林场生技组观察了蛇眼蚧的世代,采用剪除虫枝、台刈等措施,药剂采用石硫合剂、亚胺硫磷,1979年无锡市郊区、宜兴大部分茶区受到长白蚧危害,部分茶园不得不台刈。80年代,无锡茶园椰园蚧仍发生严重。期间采用乐果防治。90年代推广使用扑虱灵以后,椰园蚧极少发生。

(六)绿盲蝽

又称破头疯。成虫、若虫吸取幼嫩茶芽叶的汁液,形成孔洞,使茶树生长受阻,受害芽叶制成干茶味苦,碎末多。在江苏以危害春茶为主,80年以前,因虫口密度低,未造成明显危害而未受重视。80年代初,无锡郊区春茶芽叶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以为是病害所致,经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鉴定确认为绿盲蝽。1985年无锡郊区绿盲蝽大暴发,春茶被害率高达70%,该虫开始成为江苏的主要茶树害虫。

1982年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立题研究,提出了“控制越冬基数,狠治第一代孵化高峰”的防治策略,建立了测报方法。绿盲蝽的危害得到了控制。进入90年代,该虫在句容、宜兴等地发生,并有全省扩散的趋势,但未造成明显危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