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商
“做生意应该靠信誉和诚信取胜。”这是陈国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指出,目前的茶市场鱼龙混杂,有些商家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大搞商业炒作,如前段时间迅速“升温”的普洱茶,就是由于加入了许多人为的因素而使其价格疯涨,远远偏离了本来的价值。在陈国璋经营茶生意的过程中,有些急功近利的商家也曾向他提出过“合作”的建议,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参与。他强调,做生意应该按部就班地来,讲诚信经营,让消费者买到的物品“有所值”,扎扎实实地打好市场基础才是正轨。目前,茶市场上还有一些“黑心”的商家从各地收回低价散茶,利用高温做起发水普洱茶,致使茶叶滋生昆虫、细菌,甚至会让饮用的人生病。对此,陈国璋表示深恶痛绝,他说:“良性的竞争我非常欢迎,因为它能够让人产生危机感而不断奋发努力,但旁门左道、投机取巧的做法我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恶性竞争能将茶业置于死地。因为一种茶叶一旦“跌”下去就很难翻身,几年前广受追捧而现在却一蹶不振的潮州单丛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正当商人的利益,那些辛辛苦苦种茶、以茶谋生糊口的茶农来说更是无辜受害。在每一个可能的场合,陈国璋总是大力呼吁整顿茶市场,并将识茶辨茶的秘诀传授给其他人。此外,中国茶农的命运也是他时时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给茶农多一些的关怀,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引导他们的产品走出口创汇的道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虚心的学习,更是使陈国璋所经营的茶艺事业蒸蒸日上。他提到:“茶人必须开阔自己的视野和心胸,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我会在每年的产茶季节去各个产茶区,带上翻译向中国的茶家请教,也会在不产茶的季节去陶都、瓷都等地学习茶具的制作方法。这么多年我就是这样过来的。”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本书名为《武夷山的茶》的手抄本,是一位茶农送给他的从其祖上留传下来的“秘笈”,书里有详细的条目分类,对于茶的种植环境、制茶培育茶的技术等有详细的介绍。这让陈国璋如获至宝,他贪婪地阅读着以汲取书中的精华,并小心翼翼地把书保存了起来。陈国璋正是通过不断地请教别人和研究书籍,才有了今天羡煞旁人的事业。
乐观人生
任何人的生活肯定都不是一帆风顺,中间总要经过很多波折,但一个人只要他不屈不挠,就能够做得更好,站得更高。勤奋、用心,要做就做最好———陈国璋几十年来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正是这种信念在支撑着他。17岁的时候,他将家里经营的生意让给了其他兄弟姐妹,独自跑到外面做苦力搬运。每天凌晨3点多出门,到夜幕降临才归家,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来。在经营巴士生意的时候,他凭着勤奋和用心,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坚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将自己的车队扩大至几百部车的规模。当他刚开始转投茶艺生意的时候,遇到了国内茶具生产企业只重量不重质的棘手问题,当时的茶具根本无法达到他的要求。然而,他并不轻易放弃,而是咬紧牙关,自己投资与人合作生产茶具,还大下本钱培养了一批能够生产高标准茶具的专业人员。尽管是“以爬的速度”在前进,但最终这条路在他脚下还是越走越宽。在陈国璋的日记中,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足以感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人的一生是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但总是如意的多一些,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人活着就是受苦的’,其实这要看你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像单丛铁观音,如果你只着眼于它的涩味,通常人们冲泡时都会不注意降温,那么你只会尝到舌面粗糙的滋味和满口的苦涩味,而忽略了它的蜜香和独特的冷香,还有它强劲的回甘生津及它冲泡开后的柔媚等。只要我们改变着眼点,并想办法去改变那些负面的东西,那么,不管什么事,不都会变得美好了吗?”对于茶,陈国璋那种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更是让人深感敬佩:“虽然我去过两次西双版纳,喝过易武茶、倚邦茶,喝过宋聘号,但我现在还没去过六大茶山,这是我觉得挺遗憾的事,我想很快我会去领略六大茶山的魅力。我会记下我的感受,有机会和茶人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当我泡着上好的普洱茶,讲着我的寻茶故事时,看到爱茶人特别是爱普洱茶人神往的眼神时,我就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我只想说:生命不止,寻好普洱茶不息。我的云南行将会一直继续下去,为了普洱茶,我这辈子真是与云南结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