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茶联 反映人生
郑板桥卒于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活了七十三岁「高寿」,有人以为和他喜欢喝茶有关,郑板桥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联、茶诗。「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将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这正是他的生活与人生观的写照。此外郑板桥所向往的生活也可从茶诗中窥出端倪,《题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又如:「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对郑板桥而言,这种「寒夜客来」、「书画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乐。
题画咏物 个性分明
郑板桥的题画咏物诗,写来入木三分。他曾在壶上铭题,写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将茶壶与人做模拟,既写茶壶,又喻人性,写来既幽默又讽刺。《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则写竹,一则正反映出他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画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此乃引申东坡:「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的句子,由此可见郑板桥俏皮、戏谑的一面。
流传轶事 诙谐逗趣
民间流传一则郑板桥诙谐风趣的轶事:有一次他造访了一间寺庙,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见他相貌平常,因此随意说了句:「坐。」对侍者说:「茶。」交谈时,发觉他谈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说:「请坐。」吩咐侍者说:「奉茶。」后来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态度大变,必恭必敬地说:「请上坐。」连忙叫侍者:「奉好茶。」当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郑板桥题字留念,当侍者奉上笔砚,只见郑板桥不加思索的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奉茶,奉好茶。」住持原先还满心欢喜,但仔细一想,才知被板桥愚弄了。
相传郑板桥曾自己发明一种木屐,前后齿是活动可以拆卸的,郑板桥常在上坡时,去其前齿;下坡时则去其后齿,如此不管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如此独树一帜的言行举止,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