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此次意见稿对经营者进销差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士表示,进销差价的规定对大炒作商的影响较大。
意见稿规定,经营者的产销或者进销差价额超过正常时期差价额一倍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吊销营业执照。
同时,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等方式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行业协会或者其他单位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或者撤销登记。
供求等信息不透明才是最大漏洞
今年4、5月份,部分地区的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涨幅剧烈,影响市场秩序,发改委已对多家企业进行了相应处罚,包括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联合内蒙古扎鲁特旗正达粮油贸易公司、吉林省洮南市吉豆经贸公司等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市场价格的违法行为。
不过,处罚过后,部分地区绿豆价格不跌反升,目前相关部门又开始调查绿豆涨价情况。相关人士也提出,在目前部分产品价格波动大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已成了重要问题,从目前情况下,发改委首先选择了提高处罚力度。
部分经销商昨日对记者称,由于炒作物价影响很大,当前的处罚力度较轻,增大处罚力度是最直接的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光远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对物价管理的执法体系存在漏洞,因此发改委制定法规,加大对炒作物价者的处罚,对市场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恶意炒作者的震慑力加大。
不过,马光远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格炒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包括供求、生产等信息的不透明。与此同时,整个农产品供销体系也没有建立,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为炒作者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