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产量与质量预期不乐观
今年全国植棉面积与去年7770万亩的植棉面积基本持平。新年度棉花春播开局不利,前期由于灾害天气影响,全国黄河流域主要棉区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春播时间普遍较往年推迟一到两周,而且棉花发育滞后,苗情较弱。这样新棉上市的时间将可能有所推迟,并且产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棉花资源供应紧张态势难以得到实质性缓解。
由于2009年籽棉价格持续上涨,但综合农资、用工等成本,植棉收益较种粮仍无优势,对于新棉价格,棉农普遍预期较高,籽棉收购价预期在3.5—4.0元/斤之间。随着宏观经济坎坷复苏,消费需求或保持增长态势旺盛,在今年国内产量较去年难有增长、供应紧张局面难以缓解的情况下,预计新棉上市价格将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此时国家为了平抑过高的棉价,新年度的可用配额数量将对平抑棉价的持续上涨发挥更较大的作用。
利空累积,后市上行压力增加
棉价过高传导至下游已经威胁到终端消费。目前,下游布匹、服装等企业难以消化过高的原料成本,利润空间挤压严重,小的生产企业订单几乎无任何利润空间,订单大幅减少。因此棉纱价格上涨难以为继,后市存在下滑可能,或对不断高企的棉价形成一定压力。目前,棉商出货意愿增强,而纺织企业大多选择观望。在纱线价格涨幅远超棉花的情况下,即便纱线价格回调,预计传导至上游棉花现货仍存在一段缓冲时间。因此,棉价在新棉上市前仍有维持高位运行的基础。
在新棉上市之前,市场“青黄不接”时节,棉花资源稀缺为郑棉近月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纱线价格高位坚挺,考验布匹、服装等下游企业的成本接受能力;加之人民币始终存在升值压力,或进一步挤压出口利润空间;而且欧债危机蔓延深化,欧美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下半年出口环境存有恶化可能,棉价维持高位难度加大。因此郑棉远月维持高位运行的基础可能逐渐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