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圣陆羽传奇
下一主题:古代书画家和茶
清光绪元年( 1875)黔县人余干臣由福建罢官回籍,鉴于红条畅销利丰,便在至德县(即今东至县尧渡衔)设立茶庄,采摘官港山上的茶叶,仿照福建方法试制红茶,使东至成了祁门红茶的发祥地。次年他又在祁门设茶庄,扩大红茶生产,以后又扩展到石台、贵池、黔县等地,所制红茶统以“祁门红茶”称之,简称“祁红”。这种茶叶外形紧秀乌润、色泽鲜亮、香气清鲜而持久,似果香又含兰花香,故被国际市场誉为“祁门香”,冲泡后汤色红艳,饮之醇和,回味隽厚,主要销往欧美,销售旺年达300多万公斤。
20世纪80年代末,当代“茶圣”——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根据当时市场上出现的“绿肥红瘦”,即红茶滞销,绿茶走俏的情况,专程从合肥赶到东至茶区考察,登上石城乡民主村的大王山顶,但见云雾绕绕,茶树葱绿,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他十分高兴地说:“好一个适应优质名茶生长的好地方!”兴之所至,亲自采摘茶叶,亲手为茶农示范制作出外形成条,色泽葱绿,清香鲜醇的绿茶,并定名为“大王云尖”。随着“大王云尖”的诞生,接踵而来的是“天鹅云尖”、“紫石剑兰”、“玉露银峰”,“云雾雀舌”等绿茶品牌纷纷问世。在1994年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会上,“甘露青峰”、“龙泉玉剑”获特等奖,“神泉珍珠绿”、“香山云尖”获一等奖。从此,东至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机遇,攥紧五指成拳头,众星捧月树“云尖”,陈椽教授获悉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铺纸研墨,为“东至云尖”题字,使“东至云尖”迅速打出了品牌,推向了市场,今年产量已高达800多吨,茶香飘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东至茶区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为东至茶叶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