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乌龙茶名称的由来
发布时间 2010-08-14 浏览 24324 次

  不过,安溪作为乌龙茶的发源地,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也有诸多论断。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载:“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全国高等农业院样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世宗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闽北乌龙茶始传于安溪是无可辩驳的史实。清康熙十二年(1693年),安溪青心乌龙品种引入建瓯。清雍正九年(1731年),大叶乌龙在安溪长坑珊屏栽培成功并由长坑人苏龙传到建宁府(今南平)种植,因产量高、品质好,当地茶农认定为优良品种,竟相繁殖栽培。

  苏龙辞世后,当地茶农以苏龙姓名谐音命名为“乌龙”,后又根据其品种特征称为“大叶乌龙”。清初,安溪曾有许多制茶高手被武夷山聘为制茶师傅,传授乌龙茶制茶技术,其中不少人就在武夷山定居下来。现武夷山天心洞、水帘洞等产茶区一带操闽南话的安溪籍村民上千人。多年前,旅居福州的陈民到武夷山旅游,在游览大王峰后,过“幔亭”,经“三姑”,欲睹“鹰嘴岩”风采,于“马头岩”下一个小村落的路边农舍里喝茶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操闽南话口音的阿婆,为此陈民特撰《武夷山上的安溪小村》一文。文中记述:上得屋前,一位年老的阿婆十分热情地问我喝热茶还是凉茶,又问:“你是从哪里来?”我说:“从省城来。不过我是闽南人。”阿婆笑道:“我们也是闽南人啊!祖籍安溪,世代种茶为生,来武夷已经三代人。现在我们全村20来户人家,还全都讲闽南话哩。”“真的?”见我惊讶不已,阿婆索性用闽南话和我攀谈起来。那口音,与我们泉州方言不太相似了。她说:“只是出来久了,闽南腔调有点变了,不过,还是闽南话,你听得懂吧?”我说:“听得懂,听得懂。”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地崇安话的闽南方言,怎么会听不懂呢?阿婆又重泡了一杯“武夷岩茶”给我,并到厨房生火为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坐在闽北特有农家阳台上,抬头可见奇异的马头岩风光,听着阿婆讲述从闽南到武夷的故事以及近年来武夷山旅游的话题,我这个“孤独”的游人大有“他乡遇故人”的感受,心情十分激动。

    ……

  1987年,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农学教授、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欣然为安溪乌龙茶题词

  青茶原产地,流传达四方,

  东渡传乌龙,西移藏佛手,

  南下播水仙,北上创奇种,

  愈来愈兴旺,香味溢九洲。

,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