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的冷凉气候为夏秋季蔬菜生产提供了天然凉棚。前一段时间的强降雨天气对局部地区蔬菜生产和供应造成不利影响之时,这两大蔬菜重点区域也因其地理优势,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灾后关键时期,为平抑菜价、保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湖北省为例,湖北蔬菜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正明告诉记者, 7月份洪涝灾害发生后,当地农业部门一方面组织本地蔬菜采收上市,另一方面协调调运外省高山蔬菜入市。武汉白沙洲大市场,每天从宜昌运来的高山蔬菜达600吨;甘肃兰州运来的高海拔蔬菜500吨。据统计,今年湖北省高山蔬菜已上市量约210万吨,在保障我国蔬菜供应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夏季避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正明说,到8月上中旬,湖北高山蔬菜已占武汉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日交易总量的60%左右,成为武汉市蔬菜的重要货源。日进场交易500吨,比7月上中旬增加40%以上;批发价格为2.5元/公斤,同比下降30%左右。高山蔬菜货源充足,对保障湖北省蔬菜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两大夏秋蔬菜主产区夏秋蔬菜播种面积4094万亩,同比增加271万亩,增长7.1%;预计8-9月上市蔬菜5700多万吨,同比增加390多万吨,增长7.3%。综合数据分析,预计8~9月我国蔬菜产量增加,供应有保障,不会出现断档脱销,但不排除受灾害性天气影响,个别品种、个别地区可能出现小幅波动。
蔬菜重点区域建设发挥关键作用
在此轮保障供应、平抑价格的蔬菜“大考”中,两大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发挥的关键作用。此时,再回想去年农业部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2009~2015)》,不禁有了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按照适地生产的原则进行科学布局,生产方式、栽培季节和品种结构雷同,上市期集中,经常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与不足,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而蔬菜生产季节性强,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存在生产的季节性和需求的均衡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农业部出台区域规划,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八大重点区域,其中,调剂国内市场供应的三大功能区包括五个重点区域,出口贸易功能区包括三个重点区域。
除了前文提到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还有主要供应冬春蔬菜的华南冬春蔬菜和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两大蔬菜重点区域,另外还有一个设施蔬菜功能区,即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
这五大重点区域保障着我国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除了在此次洪灾的蔬菜供应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两大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在2008年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中,华南、长江中下游等两大冬春蔬菜重点区域也为保障蔬菜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
叶贞琴告诉记者,五大优势发展区域,适地生产与设施栽培品种互补、区域协调发展,为保障全国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这些地方加强高标准菜田建设,稳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