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形态特征
发布时间 2010-08-25 浏览 37172 次
叶尖圆钝或内凹,叶色黄绿,叶质厚而硬脆,一般每梢基部有1片鱼叶,也有多至2~3片或无鱼叶的。

真叶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立地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叶片形状有椭圆形(长宽比1.5~2)、卵形(长宽比1.5~2,最宽处靠近叶基)、长椭圆形(长宽比3~4)、披针形(长宽比3~4,最宽处靠近基部)、倒卵形(叶的中部以上最阔,以下渐狭,似一倒置的卵形)、圆形(近浑圆,或叶尖微凹)等。其中,以椭圆形和卵形居多。叶缘大都平展,但也有波浪形或向背翻转的,后两种叶缘也是叶质较柔软的特征。叶缘上有锯齿,锯齿的大小、疏密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为16~32对。按叶缘形状可分锯齿形(叶缘呈尖锐的锯齿状,齿端向前)、重锯齿形(叶缘的大锯齿上有小锯齿)、齿牙形(叶缘的齿端呈等腰三角形)、缺刻形(叶缘缺刻较深,或呈三角形)。锯齿的腺细胞脱落以后,叶缘上留下褐色的疤痕,这也是茶树叶片的特征之一。

叶片的叶尖有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渐尖(叶尖较长,呈逐渐尖斜)、钝尖(叶尖钝而不尖)和圆尖(叶尖近圆形)之分。叶尖的形状也是茶树分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茶树叶片为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侧脉间又分出几条细脉。主脉和侧脉约成45~80°角,侧脉伸展至边缘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又一个鉴别性特征。侧脉的对数随茶树品种而异,一般8~9对,多的10~15对,少的5~7对。

叶片大小变异很大,叶长,短的为5厘米,长的可达20厘米,叶宽,窄的为2厘米,宽的可达8厘米。叶片大小一般以定型叶为标准,用0.7系数法计算其面积,即叶面积(平方厘米)==叶长(厘米)×叶宽(厘米)×O.7。叶片大小的划分,通常以叶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

叶片质量一般以厚度或比叶重表示,叶片厚度一般为0.2~0.5毫米,成熟叶为0.3~0.5毫米,细嫩叶为0.2~0.3毫米。比叶重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鲜叶重(毫克)。

叶片上的茸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茶树新捎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但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在同一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短而逐渐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茸毛可见。

植株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长状态下,其树高通常达3~5米以上,野生茶树可高达10米以上。这类茶树主根发达,多半属于较原始的野生类型。

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

小乔木型茶树属于乔木、灌木间的中间类型,也有较明显主干与较高的分技部位,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多较直立高大,根系也较发达;树型根据茎的分枝角度大小,可分为直立形、被张形和半披张形。

上述树型在人为的势采控制下,树冠可加速向合轴式分技发展,分枝部位降低,使冠层向水平方向伸展。

花、果实、种子

茶树的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叶芽基部两侧的数个花原基分化而成。茶树花芽的形态一般比叶芽肥大,有一个较长的细柄,生长锥比较圆平。茶树无专门的结果枝,花芽和叶芽同时着生于叶腋间。茶花着生有单生、对生、丛生和总状四种类型。花轴上的顶部芽不能分化为花芽,故属假总状花序。

茶花为两性花,微有芳香,色白,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5.5厘米,小的直径2~2.5厘米。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五个部分组成,故属完全花。

花托是花柄顶端承载花器的膨大部分,外线着生花萼,内层为花瓣,雄蕊着生于花瓣与子房间的基部,将花瓣、花丝去掉,则见雌蕊的子房座在花托中央,而花托是一个圆平的底盘。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着生于花托的外缘,分两轮排列,外轮3片,内轮2片,萼片长、宽0.4~0.6厘米,色绿,先端圆,或呈倒卵形,有膜质,或有毛或无毛,均为茶树分类的特征。授粉后,萼片向内团合,保护子房,直到果实成熟而不脱落。凡开花后萼片闭合的,为已受精的标志。

花瓣色白,通常5~7瓣,基部连合。在花萼与花瓣之间有副瓣,比花瓣小,但比萼片大,中部保持绿色,花瓣有气孔和残存的叶绿体。花瓣大小随品种而异,长、宽分别约为1.5厘米和2.0厘米,通常为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冠直径4~5厘米,最大可达7~9厘米。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一般每朵花有200~300枝雄蕊,故称雄蕊群,3~5个花丝结合成一组。雄蕊分两轮排列,外轮比内轮高。花丝外形细长,上端呈椭圆形,基部扁平,外披角质层,有较强的抗弯能力。花药外部形态为囊状结构,着生于花丝的顶端。每一花药内含两个花粉襄,每囊两个药室,由药隔分开。花粉囊中着生花粉粒,它是一个直径为30~50微米的圆形单核细胞,分外壁、内壁、原生质。细胞核等部分。花粉粒在形态、大小、沟孔和纹饰等细微结构特征上,不同品种之间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

雌蕊位于雄蕊群的中央,由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组成。子房由3~5个心皮组成,一个心皮构成一室,以心皮边缘紧贴与轴连接,在中轴上每室着生有4个胚珠,故称为中轴胎座。花柱上接柱头,下通子房,中间有一个“丫”形礼道,分别与顶端柱头扎道相通,孔道下端连子房,当花粉在枝头上萌发后。芽管经孔道进入子房,花柱长约3~20毫米。柱头有各种形状,有2~6个分叉,一般为3个分叉,呈丫形状,这是山茶属茶系植物花枝分裂的重要特征。

由茶花受精至果实成熟,约需一年零4个月,在期间,同时进行着花与果形成的过程,这种“带子怀胎”也是茶树的特征之一。

茶树果实属于宿萼蒴果类型,果实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它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果实的大小因品种而不同,直径一般3~7厘米不等。较原始的树种其果实直径一般在5厘米以上。果实的形状与内含种子粒数有关,每果1粒的呈圆形,2粒的近长椭圆形,3粒的近三角形,4粒的近方形,5粒的近梅花形。幼果为绿色,成熟后呈现各种色彩,这与品种有关,如湘波绿果实为绿色,紫笋果实带紫红色,江华苦茶果实黄绿而有杂班色等。果实一般为三室,少有四、五室。果实的正中有一条背缝线,由心皮主脉演化而成。果实成熟时,自背缝线裂开,也有自背缝线的基部开裂的,腹缝线即果空间下凹作果爿的部分,由两心皮内卷贴生而成。腹缝线下凹明显的,按其室凸数称五球果、四球果、三球果、二球果等。

种子的形态,若为一室1粒的种子,一般呈钝锥形,基部膨大。种子底部有一柄痕,原是种子着生于中轴上的器官,按其起源,是球柄连接于心皮内缘的所属部分,有吸收母体营养的功能,故称为种脐。种脐的大小与色泽,随品种而异,它是鉴定品种的依据之一。与种脐并列的一侧,有一个小凹点,原是珠孔的痕迹。一室2粒的种子,呈半球形,相临的一侧为扁平,种脐位于削壁的底缘。一室3~4粒的种子,夹在中间的呈压扁状,或呈方形削壁。因此当用种子特征鉴定品种时,必须以一室1粒的种子为依据。种子色泽,有黑褐、棕褐、油黑等类型。未成熟或受病虫危害的种子,多为黄褐色或带杂斑。种子大小相差悬殊,种径大都在12~15毫米,12毫米以下的种子活力则差。种子的千粒重,轻的500克左右,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在1000克左右。正常采收和保管下,种子的发芽率约为75~85%。

茶树种子属顽拗型种子,因此它不宜在低水分含量和低温下贮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