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连创新高 彰显科技威力
发布时间 2010-09-04 浏览 30110 次
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等文件,着力对新时期我省农业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始终坚持把发展粮食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遴选一批制约粮食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密切关系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超前谋划,及早安排部署,分批组织实施。

  省财政也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由省科技厅围绕粮食生产先后启动了“优良品种选育”、“栽培植保技术研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每个重大专项的支持额度均在600万元—1000万元,实现了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盘活粮食科技创新要素,激活科技人员创新冲动,形成全省“一盘棋”的粮食科技创新新格局。这些农业科技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大胆尝试,有力地增强了我省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我省由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科技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2.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着力提升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

  我省的粮食科技工作,按照“农民有需求、科技人员有动力、企业和中介有效益、政府能有效引导、各方面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学科联动,上下互动的粮食科技创新新局面。

  例如,从“八五”开始,我省创造性地提出了“前支持、中加力、后补助”的农作物新品种资助模式,通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持续支持,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省级队、地方队和农民育种家这四个梯次攻关团队的作用,改变了我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落后局面,实现了我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由引进为主向自育品种为主,从单纯注重产量到产量与品质并重,从注重品种数量到品种数量与质量并重,从外省品种占据河南到自育品种主导黄淮的四个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农作物育种弱省向强省的跨越,使我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再如,为加速粮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省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等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乡镇的作用,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新品种展示会和成果交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区域成果转化示范模式,有效推进了粮食科技适用化和重心下移,推动知识下乡、人才进村、科技入户,把科技要素植入农村。

  3.建设基地,加速转化,尽快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使农作物新品种、实用增产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省围绕全省不同区域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分批建立了一大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与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

  对涉及区域粮食增产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我省及时组织育种、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机械、产后加工、产品收购和种子经营等学科团队参与,整合科技、农业、财政、水利等多部门力量和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多兵种、多学科联合攻关,并创造性地采用“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这种“同心圆”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进程。

  4.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打造粮食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为了筑实我省粮食科技研究的底蕴,省科技厅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着力从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构筑大科技、大统筹、大创新的粮食科技创新格局,整体提升了全省粮食科技的创新和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组建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玉米品种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国家小麦、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粮食科研平台,建设了59个涉农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粮食科技的实验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我省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在粮食科技中创新创业、施展才干。为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省政府专门设立了河南省科技进步杰出贡献奖,许为钢、堵纯信等我省农业科技专家率先获此殊荣;我省实施了创新人才培育工程,许多农业科技专家获得杰出创新人才基金支持。

  目前,我省粮食科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具备了较为优良完备的试验研究条件,形成了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并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粮食科技的良好氛围。通过营造环境,一大批国际知名农业科技企业,如先锋、孟山都、杜邦等已落户河南。

  展望篇:科技支撑成就未来农业发展动力

  科技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我省今后农业科技将继续以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为目标,在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中,都要把粮食科技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优先重点支持。

  赵琛厅长表示,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其实质就是加速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省粮食生产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推动城镇化进程,建设产业聚集区,还是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经济作物,都不可避免要涉及土地问题。我省人多地少的客观省情决定了,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耕地来解决不断增长的粮食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依靠党和国家不断的政策支持外,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使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我省粮食持续增产最强劲的驱动力。

  近年来,我省科技部门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和我省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创新思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针对农作物良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主要农产品产业化开发三个主要方向,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国家粮丰工程为载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领导的肯定,也为推动我省“三化”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科技驱动的道路。相信随着在这条科技之路上越走越远,我省的粮食增产目标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从而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