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是世界上茶叶出口国中超标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欧盟1999年对世界上32个茶叶出口国和地区的分析结果,根据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高低,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药残留水平低的国家(包括非洲产茶国、南非产茶国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第二类是残留水平高的国家(包括中国、中国台湾省、日本和越南);第三类是居第一、二类之间(包括印度),这就使得我国茶叶出口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2 成因
乌龙茶和花茶中农药残留来源于两个方面:
2.1 直接喷施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是农药喷施在茶树叶片上。其中部分农药留在叶片表面,部分农药渐渐渗入茶树组织内部,在日光、雨露、湿度,茶树体内酶类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分解和转变成其他无毒物质,如果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时便采收下来,这种鲜叶经加工后制成的成茶中便会含有农药残留。
花茶中农药残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薰花中的农药在窨制过程中从香花中向茶叶中转移。
2.2 间接来源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包括如下三个可能,它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成因。
①从土壤中吸收——在喷药过程中,约有80%~90%的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这些农药一部分在土壤中蓄积,一些内吸性的农药(如乐果),还可通过根系在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将农药输送到芽梢部。六六六虽不是内吸性农药,但也有一定内吸特性,因此在土壤中蓄积有六六六的茶园,芽梢中也会有微量的六六六残留。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类因无内吸性,因此,通过土壤吸收入的可能性很小。
②由水携带——茶树喷药和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喷施在茶树上,因此水中的农药会随着用水转移到茶树上,尤其是一些水中溶解度较高的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等)便有可能随着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上。例如甲胺磷虽然在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但由于稻田中大量使用这种农药,因此,随着稻田用水流入江河,便有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上。这也是目前茶叶中常发现有甲胺磷微量残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