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种栽培方式,每窝都栽2~4株,株与株之间要留出10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从长远看,既有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优点,在根蘖萌发后,也不太拥挤,留有足够的通风透光空间。
每0.067公顷需苗数量,等于每0.067公顷平方厘米数乘以每窝植株数,除以株距与行距(厘米)之积:
666.7米2×每窝株数
每亩种苗数=——————————
株距×行距
通常每亩用苗量为6000~12000株左右。
③ 起畦 按照计划好的栽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先整好地,按所需宽度起畦,一般畦面宽90~120厘米,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畦面要求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呈龟背形,以利排水。整好地后,按计划打好穴,施入基肥。基肥通常用腐熟的堆肥,并拌和1/3土壤,然后盖一层薄土,以免根与肥直接接触,导致“烧根”。
二、栽植
栽植前需对种苗进行整理,剪去过长枝条,留高20~25厘米即可,并剪去枯枝、病虫枝、破损根、腐烂根及过长根。摘除大部分叶片,只留少量嫩叶,减少水分蒸腾。在挖苗时,要尽可能多带土,使根系少受损失,有利于维持水分平衡,提高植株成活率。
种苗整理后,就可栽植。栽植要深浅、松紧适度。根颈是栽植深浅的标准。所谓根颈是指根与茎之间的一小段。让根颈与土面平齐,即与种苗在苗圃地的栽植深度一致。覆土时要用细土,使土与根紧密结合。既不出现大空隙,又不压得过紧。如根土分离,不利吸收水肥;如压得过死,浇水不易浇透,而且透气也不良。
栽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并可盖上谷壳或秸杆,使水分不易蒸发,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板结、龟裂。而且覆盖物腐烂后又成为腐殖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养分。
三、新建花园的田间管理
新栽的茉莉主要是水分管理。在移栽后30天之内,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根据气温高低、雨水多少、土壤质地等因素决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既要维持水分的平衡,又要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使能同时满足植株对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如果浇水过多,次数太勤,就会导致烂根。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少浇、勤浇。第一次要浇透水,以后可减少次数。这样既可以维持土表湿润,提高空气湿度,避免叶片萎蔫,同时,又使土壤保持适当的水分和氧气。浇水要适当考虑水质。一般用“软水”,如塘水、河水、田水。避免用“硬水”,如井水、泉水。如盆栽茉莉需要用自来水时,则应贮存一天后再用,以让氯气挥发,减少毒害。
栽植后,一般15天左右便可生出新根。这时可施淡薄人粪尿,最初可按人粪尿本身的浓淡搀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