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9-24 浏览 24628 次
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

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

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三、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

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

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