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具的保养
下一主题:茶具分类
唐人饮茶常调以盐,地宫出土的一件三足架银盐台,三足架上有一台盘,就是贮放盐花的。盘上有盖,做成卷荷形状,十分精致。盐台商l7厘米,台盘支架上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涂金盐台一只"。
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环迴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搅拂的技术高,能产生蓬勃焕发的白色泡沫,称做汤花。宋代斗茶,就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及汤花均匀程度如何,互比汤花能否保持较长时间不消褪,唐时点茶虽没有这般要求,而已开始击沸,斗茶则是在这基础上更加提高,《茶录》上说:“茶匙要重,拂击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主。"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匙,银质鎏金,长19.2厘米,
点茶的茶碗,都有茶托。地宫出土的“琉璃茶碗托于一副",正是用于点奈,其他如汤瓶和炭炉未兑,但是,唐代饮茶茶具,基本上可算齐备了,
法门寺地宫所出这套茶具,十分讲究,这是宫廷用具,民间当较简陋。而作为奉供宝器选入地宫,说明点茶法在唐代晚期已很普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禅宗的盛行。饮茶是禅宗寺院僧徒不可缺少的,因为饮茶与坐禅修行关系密切,据《封氏闻见记》载:“开元唐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僖宗供奉一套茶具,也表露了对真身礼拜的虔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