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可概括为标准采,适时采和留叶采。
标准采 指按一事实上的数量和嫩度标准来采摘茶树新梢。成品茶的品质,除受加工技术左右外,主要是由鲜叶原料的质量决定的。一般说,采摘细嫩的芽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多含量高,内质好,但重量轻,产量低;而采摘粗老的芽叶,多糖类、纤维等含量高,重量重,产量较高,但有效成分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订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茶类众多,品质风格各异,对鲜叶采摘标准的嫩度要求,差别很大,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名优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产区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创制了许多新的名优茶种,如荆溪云片、无锡毫茶、安吉白片、临海蟠毫、敬亭绿雪、霍山翠芽、安化松针、高桥银峰、永川秀芽等。名优茶类对鲜叶的嫩度和匀度要求大多较高,很多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这种细嫩采标准,产量代,花工大,季节性强,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我国内销和外销的大众红、绿茶类,如眉茶、珠茶、花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主体茶类,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适中,待新梢展叶到一芽二、三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按季节迟早和成品茶不同级别的要求而灵活掌握。一般春茶前期,采制特组长和一级茶,以采一芽二叶为主。春茶中期,采制二、三级茶,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对夹叶为主。春茶后期,采制四、五级茶,以采一芽三叶和对夹以为主。这种较适听采摘标准,量质兼顾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经济收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