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生物技术与大茶业
发布时间 2011-01-20 浏览 23920 次
产量只有大约500~600公斤/公顷,比世界平均低很多。茶叶生产的这种低产率低品质使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阻碍了茶叶生产的继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抵御病虫害不仅污染环境,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如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总产出的10%~30%,也就是说,虫害有可能使每亩茶园每年减少30~90元的净利润。而进行虫害防治,每亩茶园每年又投入60~90元的农药与劳力。如果培育出抗虫品种来更新茶园,则这些损失与投入都可能转化为利润,使收入提高90~180元/亩/年。在产量方面也是如此,每增加10%的产量就有可能使每亩茶园的净利润至少提高30~5元。至于优质品种对于生产效益的促进更是有目共睹。所有这些都说明,用更好的品种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更强的抗病虫性能和抗逆性能的品种来更新茶园,是使茶叶生产摆脱低迷、获得长足发展的事半功倍听根本方法。

生物技术是使茶树育种摆脱困境的一条新途径

然而,茶树育种研究的现状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常规育种方法在茶树上应用赶来存在困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茶树的特殊情况所导致的。首先,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生育周期太长。比如对于水稻来说,一年可以繁育两至三季,而茶树却需要4~5年来让一株扦插苗长大。因而在育种过程中,水稻育种研究半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茶树上就可能需要4~5年。其次,茶树的结实率太低,只有3~15%,茶树又自交不结实,得不到纯系,使其它植物中常用的杂交育种方法在茶树上几乎失去用武之地,这些都使常规育种方法不能很好地用于茶树育种研究。亿以茶树育种至今仍以单株选育为主,阻碍了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茶树育种摆脱困境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途径。生物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包括了许多的他支。从之义上说,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等分支学科。而狭义的植物生物技术可以从其研究对象上分为三个层次,即分子水平上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的克隆和基因的转移;细胞及亚细胞水平上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包括突变细胞系的筛选、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有大量培养与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等;以及器官水平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花药培养与单倍育种、胚培养与胚挽救、快束繁殖与人工种子技术和室内种质保存等等。

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创造具有新性状的茶树新品种,也可以用于设法将两个品种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或将其它来源的新遗传特性导入茶树。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入茶树之中,使茶树自身具有抵抗虫害的能力,以减少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和施用农药的巨大开支。在棉花等作物中,已经通过生物技术方法育成了巨大开支。在棉花等作物中,已经通过生物技术方法育成了这类抗虫品种,妈得了很好的效益。又如,在深入了解了茶树次生代谢机制的基础上,可以用基因工和工程技术对茶树进行遗传操作,针对不同茶类部育出不同的适制品种。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在大缩短育种的周期,因为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象的不同,生物技术面对的是单个细胞,而常规技术的实施要在整株的水平上进行曲。细胞可以在几周、几个月内繁殖多代,而茶树却却需几的睥时间来长大。细胞培养没有季节的限制,不会场因等待开花等待发芽而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同时,它们对空间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一毫升的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几万个细胞,而种植必万株茶树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