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茶区茶园面积有所增大的同时仍面临一些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茶园已老化,每亩产值不到2000元;有的新建茶园还在种植产值低的老品种或大众茶品种;有的地区还在采用大面积撒茶种这种落后的种植方式,每年要撒几百吨茶种,投产周期长,产茶纯度低,年亩产值仅1000多元;大多数地区缺乏规划,土地零星分散、缺乏科学的种植指导;由于种茶的收入低、制茶的利润高,又缺乏科学指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尚未进入茶叶种植领域。有关人士调查发现,每亩年产值在3000元以上的优质茶园,投入通常在2000元左右,还不包括土地租金及修路、修水池、通电等。如果要引进优良品种,用有机肥料发展有机茶园,使亩产值进一步提高,投资会突破2500元甚至3000元。遇到天灾,投资还要增大。种植业周期长,租用土地要长期协调同老百姓的关系,茶园管护难度大,采茶时劳动力难组织,茶业种植风险很大等,种种原因是造成社会上大量的资金不愿进入茶业种植业。
药方
去年10月召开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为该省茶产业发展开出了药方:今后,将推动茶产业从目前单纯扩大面积到提高茶叶下树率和加工能力、强化茶园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茶品牌四个转变上来,确保全省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促进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关键要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要解决下树率不高、加工能力弱、管理跟不上、销售渠道不畅、品牌不强等问题。要用足用尽用活茶资源,不断创新管理经验,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把养殖业和茶产业结合起来,花3年时间管理好现茶园;着力抓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的塑造,引进和培育几家销售龙头企业,把贵州好酒、好茶、好烟捆绑销售,扩大贵州茶的市场份额;整合行政、市场等资源,集中力量着力打造代表贵州茶水平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品牌,树立黔茶品牌形象。据悉,该省茶园今年将跨区域规划,实现连片种植、标准化种植,培养一大批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努力开发茶园观光、茶舞、茶餐等茶文化资源,培养上万名茶产业人才,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加大投入,用足用活现有政策,为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金融和信息服务,把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加以落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