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几百年前,郁金香热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无理性的疯狂之害。
16世纪中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西欧,不久在荷兰种郁金香成为一种时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路飙升,成为当时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到1636年,较高级品种的一个球茎,就可以换到两匹马、一辆马车和一套马具。到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已高达5900%!
然而,泡沫终究是泡沫,是要破裂的。当一位外国水手将其船主花3000金币从交易所买来郁金香球茎就着熏腓鱼像洋葱一样吞下肚去后,这个偶然事件引发了暴风雨的来临。1637年2月4日,希望出手的人挤满了各地的交易所,郁金香价格急剧下落,市场迅速崩溃。许多靠贷款进行买卖的人破产。没有预料的事态使城市陷入混乱,直至发生国家危机。
在普洱茶创造的一个个神话中,我们也看到了有关方面全力“推”,众商家合力“挺”,投机者乘机“炒”,顾客“跟”着感觉上的图景。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是普洱茶迅速蹿红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消息说,普洱市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天下普洱茶国”。另外,鉴于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时间价值及收藏投资特性,云南省茶叶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成立普洱茶期货市场,使“普洱证券化”。
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对普洱茶一定的宣传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若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致使其价格被市场炒到明显违背价值规律的地步,固然能为茶农和地方财政带来不匪的收入,也为自身孕育了巨大的风险。因为在一个逐渐丧失理性的市场,虽然就个人而言,人人都清楚普洱茶疯涨的价格已经背离了其价值,泡沫迟早是要破的,但又谁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那个“傻子”,不管是赚到的,没赚到的,赚少的,赚多的,都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在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一份。市场就在这种非理性中走向崩溃,最后受到波及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鉴于现在的市场规模和工具远比过去发达,其所产生的冲击波也将要比过去大得多。所以,政府现在要做的,不是在“高烧”的普洱茶市场再添一把火,而是给它降温,规范市场,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