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茶叶管理中心副主任 万崇宋:“四个人搞四个厂,不如四个人搞一个厂,他联合起来以后就发挥了他凝聚的力量。”
要炒制出好茶叶因素是多方面的,原料控制就是重要的一环。以前加工厂对茶农交来的茶叶并没有要求,而现在对所收鲜叶的大小,采摘的时间甚至装鲜叶的篓子都有极其严格的标准。
凌云县沙里乡浪伏村茶农胡荣:“这个里面它没有芽头的这种,它已经要成对茶,这种我们就没要了,厂里都不收,就不采这种茶了,它要收的,它要收上这种,这个芽头还要好,跟这个叶子差不多一样长的,才用这种。”
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的茶农交茶叶多是步行,而为了保证品质,采摘的鲜叶最好在采下两小时内交到加工厂摊凉散热,蒸发水分。因此,很多农户都选择就近交茶,万亩伟岭屯的万兆奇根据优质茶叶的分布又新开了几家茶叶加工厂。
万兆奇:“我考虑这个布局吗,一个是要把当地茶农这个鲜叶把它分化掉,二一个的话,要考虑到,因为我做的大部分是中档到高档的茶叶,我考虑这个海拔问题吗,因为海拔高一点的那个茶叶的品质,内质要好一点。”
特级茶和1级茶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主;2级标准为一芽二叶。万兆奇一直想做利润比较高的中高档茶叶,但是以前茶厂众多时,分散了鲜叶供应,万兆奇经常收不到可以用来加工高档茶的新鲜茶叶。现在他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基本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收到质量较好的鲜叶。
记者:“这是几级茶呀?”
万兆奇:“这个是一级,这两天特级的叶子,如果前一段的话,清明那一段都是极品的。都没货了。”
凌云县茶叶管理中心副主任 万崇宋:“我们通过整合的目的,就是实现我们全县茶叶,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等级,统一的生产来严格要求我们这个茶叶产品,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投上市场。”
到了2007年年底,凌云县的茶叶加工厂已经从118家整合到了60家。新的加工厂加工出的茶叶价格普遍比原来的茶价翻了几倍。
凌云茶叶有限公司 总经理黄大雄:“一个芽头一个叶,一张叶子,一芽一叶。”
记者:“做出来这样的茶叶多少价位的?”
黄大雄:“现在我们这个,这种产品100多元钱,我们最高的卖到2000多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