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四、粳稻需求趋于增加,粳籼价差有所拉大
2009年以来,由于国内稻谷产量持续增加,总体呈产大于需之势,无力走出2003年以来的整体上涨行情,但结构性行情也是波澜壮阔,国内稻米市场先后出现了粳强籼弱和籼强粳弱两个阶段,实现了粳稻与籼稻的轮番上涨。而造成这种走势的背后无不是粳米与籼米需求变动的结果。2009年,粳米与籼米价格接近,价差较小。由于粳米的食用品质相对要优于籼米,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居民选购粳米的热情大增,粳米需求迅速扩大,推动粳稻市场率先走强,粳籼价差逐步拉大,至2010年上半年粳籼价差扩大到顶点。此后,由于粳稻价格高,收益好,种植面积扩大,供应增加。籼米则因价格较低,比价优势显现,市场需求增加,在籼稻产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籼米价格逐步走强,目前粳籼价差已缩小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惯性的作用下,预计2012年上半年,粳籼价差还有进一步趋小的可能。但在粳籼价差继续缩小的背后,粳米的比价优势将再次显现,需求也将逐步扩大。而伴随着粳米需求的扩大,后期粳米市场将可能再次强于籼米,粳籼价差有再次向历史均值回归的要求。
猜想五、早籼稻价格可能高开稳走
一方面,早稻需求预计仍将较好。虽然早稻米作为口粮食用已较少,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大米口粮消费也在减少。但食品、工业用粮消费则快速增长。而早稻米因价格较低,含直链淀粉高,作为工业用大米有较大的优势,后期需求仍将保持稳中有增之势。
另一方面,早稻产量难有大的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产143万吨。由于早稻生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其生长的关键时期往往面临着干旱、洪涝、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收获期又适逢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近年来早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预计2012年也难有大的增长。而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也不一定好于2011年,因此早稻产量增产难度较大,很可能在上年基础上小幅增减。
目前早稻谷农户库存水平已处于较低水平,预计节后其价格仍将有上涨的能力。如果生长期间有灾害性天气出现,早稻价格波动还会加剧。预计新早稻上市后顺势高开的可能性较大,之后走势视其产量和供求关系而定。考虑到早籼稻上涨时间已持续较长,价格也持续高位,因此高开后继续大涨的可能性较小,除非早稻减产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