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新问题出现了,古巢的茶产品是卖给原本就喝普洱的人,还是从来没有喝过普洱的人?桑妮认为他们必须就此达成共识,因为这将决定产品走什么路线,而且关系到产品的包装和名称。
桑妮主张脱离普洱茶概念,推出一个新品类——“益生茶”。而葛利主张打“新生代普洱茶”牌。他说既然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而且大都觉得普洱茶是健康的,那为什么不利用消费者这些已有的知识呢? 桑妮没有放弃,她说企业初创,没有任何融资支持;而且在茶叶市场上,古巢公司和酿茶都是生面孔,想让消费者改喝他们的新品牌普洱,必须要花巨资做广告,可他们根本没那么多钱投广告,只能利用经销商的力量将新品推向市场。
葛利觉得桑妮说的不无道理,但他等不及,公司已经面临着现金流的压力。而且葛利有很强的“普洱情结”,用新技术为普洱创一条新路也是他最初的梦想之一。葛利的“新生代普洱”之路当真没有希望吗?请看两位专家和网友们的点评
裘红莺,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凭古巢公司的现有实力,仅仅做出一种更好的普洱茶,还远不足以挑战国内同类产品的知名品牌;葛利的独门酿茶技术,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清晰的蓝海市场。”
我把这个故事交给了我的市场运作团队,让大家以此案例进行实战模拟规划,大家对此很有兴趣。我综合了大家的讨论结果以及提交的作业形成本文。需要申明的是,此文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在经营和市场的普遍规律层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如果目标只是做出一种更好的普洱茶,并且采用常规的营销模式,加入到茶叶批发市场的混战,那么结果肯定会极大地偏离葛利最初的创业理想。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考量——计算风险和收益,这么做还真不如直接把他的独门酿茶技术高价卖给行业巨头美顿公司。
葛利是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技术驱动型创业者,他最初的梦想是为普洱创一条新路;此外,他更大的理想是运用独家技术在中国做大这个产业,以此形成产业基地帮助他家乡的父老致富;愿景是假以时日,成长为美顿公司那样的全球行业巨头!但问题是,除了宏大的理想和独门技术外,作为一个创业者,他目前的准备显得非常不足。
首先,眼下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企业的现金流问题。这既关乎企业的生存,还关乎企业快速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
其次,他目前的创业团队存在较明显的短板。葛利本人是技术出身,没有任何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经验,如果说管理研发和生产部门是他力所能及的事,那么作为一个需要统筹安排人财物的创业公司总经理,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负责市场营销和传播策划的桑妮,虽是商学院教授,有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和企业咨询顾问从业经历,但对于茶叶行业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仅仅在这点上,她就有非常多的功课需要补上。最后,说到负责销售的葛龙,目前还只是一个小批发商贩的角色,在创业公司的渠道策略和规划上,很难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