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潘金土率采云间人在武义台山,又新辟300亩有机茶园。直到2000年,金山公司已拥有2000余亩有机茶基地,产品80%以上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地。2001年2月,随后采云间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台山茶园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有机茶生产与贸易示范基地”称号。
有了产品,还要打响品牌。怎么打?公开登报征集试试?于是,潘金土就委托一家广告公司设计了方案并在当地媒体上刊出了征集广告。然而,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活动虽然收到了不少名称,但并没有十分合意的。潘金土就和这家广告公司的老总神聊,结果就聊出了“采云间”的名称。名字取“云间采撷”之意,正好与公司有机茶的身世吻合。随后,他注册了“采云间”作为商标,将采云间作为企业名称,广告公司设计了亲和、自然的有机茶系列包装,使天然有机的概念跃然纸上。从此,潘金土携“采云间”走遍万水千山,开始了有机茶市场销售终端的布点建设。2000年1月1日,“金山翠剑”武义专卖店开业;2001年3月,“采云间”金华专卖店开业……
之后,潘金土带领采云间人率先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QS认证,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局(OFDC)、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OTRDC)、美国(NOP)、日本(JAS)、瑞士(IMO)等机构颁发的有机食品认证书,在欧盟市场中一路“绿灯”,连续10年获欧盟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肯定了采云间立身茶事业的心志和对茶的健康理念,欣然题词:采云间是“中国有机茶的先行者”。
今天:专注每个细节,培育高品质绿茶
1998年以后,因培育出中国第一只有机茶(金山翠剑)而得名的采云间名扬中外,因基于对中国绿茶事业健康安全的责任,采云间更加坚定培育高品质绿茶的信念。
以潘金土为代表的采云间人,培育的“金山翠剑”因中国第一只有机名茶而名扬中外,更加坚定了潘金土对发展有机茶的信念。潘金土基于企业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中国第一批会员”,基于对茶事业的责任心担当了有机茶生产推动的领航角色,成为“中国有机茶之父”创牌企业。
2004年1月1日,潘金土培育的“金山翠剑”茶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改写了金华茶无省著名商标的历史。2005年第97届广交会上,潘金土率采云间人首创国内第一只可用冷水冲泡的有机茶,开辟冷水泡茶技艺先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茶及冲泡方式。接着,2006年“金山翠剑”茶再获殊荣,经国家外交部、商务部核准作为国礼茶赠送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
2006年4月6日,《金华日报》以《千年名茶面临湮没》为题,呼吁对濒临失传的婺州举岩茶及其制作工艺进行抢救。看到报道后,潘金土深感作为茶企的责任与使命,遂主动与有关各方积极联系沟通,与当地涉茶部门达成一致,通过商标转让的方式,获取“婺州举岩”商标的经营权。
接手之初,婺州举岩的原产地茶园深深地刺痛了潘金土的心,由于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茶园管理,整个茶园荆棘纵横,杂树丛生,原本应该修剪齐整的茶树参差不齐,茶柴交织,长期的营养不均衡使得茶叶的产量大幅下降,给人的感觉是整个茶园是荒山育林的禁区,这与婺州举岩千年历史名茶的身份存在极大的反差。痛心之余,潘金土决定对原有茶园进行彻底改造,对婺州举岩茶的种植、育肥、茶园管理、采摘、加工、分类、包装等流程进行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使其茶叶品质符合历史记载的描述。
有了物种根基的稳定性的保证,文化根基的传承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在稳定了婺州举岩的产品品质之后,把搜集婺州举岩史料,恢复制茶工艺为第一要务,潘金土先后邀请专家开展了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抢救、婺州举岩原产地遗址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婺州举岩茶地方标准、挖掘婺州举岩茶文化、编辑《千年贡茶说举岩》等一些列品牌培育工作,使这一千年贡茶重放光彩。
2006年-2008年婺州举岩茶“连升三级”,其传统制茶技艺先后列入金华市、浙江省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2008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之际,婺州举岩作为中国和希腊友谊的纽带,被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珍藏。同年5月,婺州举岩经商务部、外交部核准为国礼茶赠送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2010年上海世博会,潘金土把“采云间茶园”带进了世博园”。据《青年时报》报道,采云间世博茶园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世博园内独辟场地并以企业命名的茶企,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名优茶品,世博会期间还开展了茶艺表演、名优茶展评等活动,成为展示中华茶文化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1年3月,潘金土邀请非物质文化研究专家,对婺州举岩的文史资料、保护现状、生态基地及传统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后,编制了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人类“非遗”保护申报文本,通过浙江省文化厅向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提交预申报文本,这标志着婺州举岩茶再次迈向人类文明新的里程碑。
潘金土率采云间人通过培育以上三只佳茗的实战经验,再次认识到源头是培育好茶的基石,通过启动茶园 “三改”工程(即:改土、改树、改种),创建国内首家“联合国有机茶生产与贸易示范基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中国最佳生态茶园” 。
今天,在“安全,优质,健康”的生活理念下,茶叶安全性及其对人类健康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对茶叶清洁、安全、标准化生产提出更高目标。潘金土率采云间人已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徽标准化研究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就“茶园基地建设、工厂标准建设、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进行对接,紧密合作,共同研创,利用可追溯电子监控数据库系统,使茶苗种植、施肥、培育、采摘、生产、加工、包装直到销售等8大环节得以监控追溯,全面实现由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可控体系,确保茶叶安全。
明天:厚德致远,茶和天下
20年前,潘金土率采云间人走遍万水千山,把握市场脉搏,研究全国市场,走访了2000多家专卖店,200多家工厂和茶园,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烟台、青岛等国内10余个城市建立了200多个销售网点;国际方面采云间人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市场策略,先后调研了俄罗斯、德国、荷兰、美国、加拿大、印度、斯里兰卡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近20个国家的客商密切洽谈与合作。依此,采云间人先后实现了从播散第一棵有机茶苗,到中国有机茶第一家;从首创凉水冲泡技艺先河,到铸造国家“非遗”贡茶;从不足30㎡的茶叶店打开地方市场,到采云间世博茶园香飘四海……
这仅此属过去,寄托科技,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和现代化茶叶工厂。潘金土借助现有生态茶园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有机肥沼液滴灌系统、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色诱防虫板病虫害防治系统等生态化茶园管理方法,实现“种-养-沼-肥”的生态茶园循环系统和生物防治技术,有效控制茶叶农残问题,确保绿茶的原料品质。目前,潘金土率采云间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江西婺源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校科院所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组成研发中心专家团,设置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力打造一支50人左右的科技研发团队,引进国际领先的工艺及生产流水线,攻克精深加工中的核心技术难题,实现茶叶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为下一步做好高品质绿茶奠定基础。
纵观采云间有机茶发展历程,以潘金土为代表的采云间人,20年的努力、拼搏,在有机茶领域的开拓和成功实践,得到各界领导和诸多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赏。而如今在中国有机茶第一人、采云间创始人潘金土眼里看来,是那么的轻描淡写,一切只因专注绿茶。
20年后,潘金土深知:未来的茶叶消费市场不再是探索营销新模式,更不是天价茶叶分割小市场,未来的茶市消费一定回归理性,大众消费直接牵动茶市转变——喝买的起的茶、喝绿色健康的好茶。
今天,采云间用了5年时间,与全球定位之父艾"里斯进行合作,对中国绿茶重新定位,深入调研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及西安等茶叶市场,多次就茶文化、茶健康、饮茶习惯及市场定位等课题进行研讨、梳理,并依托采云间领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力打造出新的产品——采云间绿茶,融合了绿色、健康、营养、安全的大众消费特征,让老百姓都能喝得起,让优质绿茶走进大众家庭。
“然而,采云间绿茶新品上市,只是采云间的一个新起点,未来的路没有捷径,精心培育好每一片茶芽,才能获取‘绿茶就要采云间’的民众心智。心在远方,路在脚下,茶和天下。”潘金土向我们描绘着“采云间”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