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一碗和香吸碧霞","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在
茶叶饮用时,特别是在朝廷的日常饮用中,
茶叶添加辅料,似乎已经相当的普遍。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集中地记述了当时的各种茶饮。现将《饮膳正要》中的有关记述,整理列表( 《元代茶饮种类举例》)。茶名 原料 品质功能或饮法枸杞茶枸杞、雀舌茶 入酥油搅匀,温酒调饮。玉磨茶紫笋茶、炒米 拌和、碾末冲饮金字茶湖州所贡末茶 沸汤冲点范殿帅茶 江浙庆元路所贡茶芽 "味色绝胜诸茶"紫笋雀舌茶 新茶嫩芽蒸成紫笋 味胜先春、次春等茶女须儿 产于直北地面,非茶植物 味甘苦,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西番茶去本土,非茶植物 用酥油煎,功能同上川茶产于四川,非茶植物 功能同上藤茶产于四川,非茶植物 功能同上夸茶产于四川,非茶植物 功能同上燕尾茶产于江、浙、江西,非茶 功能同上植物孩儿茶产于广南。细茶末,特殊制造 功能同上温桑茶产于黑峪,非茶植物 功能同上清茶茶芽 短时间煎泡炒茶马思寄油、牛子、茶芽同炒。兰膏玉磨末茶,面酥油 沸汤点之酥签金字末茶、酥油 沸汤点之建汤玉磨末茶 沸汤点之香茶
白茶、龙脑片、百药煎、麝香、香粳米熬成糊,再作饼状与加料茶饮相比,汉族文人们的清饮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蒙古族色目人对汉人有很强的歧视性和排斥性,不少汉族文人对元代统治者有种本能的反抗性,在元代统治者下,不少人采取了洁身自好的归隐生活方式,与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有的虽为朝廷命官,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饮茶方式上他们也与之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仍然钟情于茶的本色本味,钟情于古鼎清泉,钟情于幽雅的环境。如赵孟_虽仕官元朝,但他曾作《斗茶图》,一派宋朝气象,他的许多诗句也毫无"酪味"。依然一派清新:"夜深万籁寂无闻,晓看平阶展素菌。茗碗纵寒终有韵,梅花虽冷自知春……""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一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我尝游惠山,泉味胜牛乳。梦想寒月泉,携茶就泉煮"。又如越源《陆羽烹茶图》,其画风古朴,题诗清新。诗曰"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再如倪云林题《龙门茶屋图》诗云:"龙门秋月影,茶屋白云泉。不与世人赏,瑶草自年年。上有天池水,松风舞沦涟。何当蹑飞凫,去采池中莲"。元代的文人们,特别是由宋入元的汉族文人,在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仍然具有突出的贡献。追求清饮,不仅是汉族文人的特色,而且不少蒙族文人也相当热衷于此道,特别是耶律楚材,他有诗一首,十分明白地唱出了自己的饮茶审美观:"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