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普洱茶界印级传奇再现
下一主题:印级传奇——大益印级
考察当时的主要茶品,均来自古六大茶山;倚邦、易武等地,没有老班章;以今日之观点来看,茶性均属比较温和的地区。满清时期的首都,自然是八旗子弟的天下,谁跟谁不是亲戚啊?既然贾宝玉家,这样一个级别不算高的家族,都能得到普洱茶;可以想见,云南地方官员,一定不会忘了,那些比宝玉家里更有权势的其他富贵人家。
普洱茶,归根结底,是以大叶种茶、晒青、耐存放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群体认知与接受;但与龙井等高端绿茶相比,先天不足,所以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这个先天不足,来源于汉族的文化。汉族的文化,非常重视外观的表现;历史上有许多冤案,因为长相不够英俊,本来是状元的,被皇帝或者主考官改了名次;或者科举成功,却只能永远候补,终生无法做官。普洱茶就是因为大叶种粗旷的外观而吃了大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普洱茶长期以来的主要消费群是少数民族。凡是少数民族用的东西,中原文化大抵认为粗鄙不堪。即便满清贵族喜爱普洱茶,但是,制作工具一直是掌握在汉民族的文化人士手里。汉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非常强大;可以同化少数民族,却从来没有任何可能被别人同化。凡是接受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文字记载里,评价都比较高;比如乾隆皇帝。说到底,中国历史,还是汉民族为主的官员用汉字来记载的!普洱茶出身云南边陲,属于西南夷人,落后地区的产物;在自大的中原文化里,怎么可能列入十大名茶?十大名茶中,又有哪一个茶,是非汉族地区出品?
文/大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