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颠覆普洱茶?揭秘普洱茶的真相
发布时间 2012-10-26 浏览 27364 次
京;但皇家并没有真的很重视,当做很珍贵的高端茶品,而只是作为赏赐臣子的物件之一;原因是因为耐放,不易变味;不像绿茶,放不住。由此,又有了一个说法,夏喝龙井,冬喝普洱。那时,当然是没有普洱熟茶,喝的都是生茶。在寒冷的北方,冬天喝普洱,为什么?没说喝的是老普洱茶;实在是因为这东西“味最酽”!绿茶放到冬天喝,没法儿喝了;普洱放到冬天,仍然好喝;这就是名重京师的原因了。

  考察当时的主要茶品,均来自古六大茶山;倚邦、易武等地,没有老班章;以今日之观点来看,茶性均属比较温和的地区。满清时期的首都,自然是八旗子弟的天下,谁跟谁不是亲戚啊?既然贾宝玉家,这样一个级别不算高的家族,都能得到普洱茶;可以想见,云南地方官员,一定不会忘了,那些比宝玉家里更有权势的其他富贵人家。

  普洱茶,归根结底,是以大叶种茶、晒青、耐存放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群体认知与接受;但与龙井等高端绿茶相比,先天不足,所以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这个先天不足,来源于汉族的文化。汉族的文化,非常重视外观的表现;历史上有许多冤案,因为长相不够英俊,本来是状元的,被皇帝或者主考官改了名次;或者科举成功,却只能永远候补,终生无法做官。普洱茶就是因为大叶种粗旷的外观而吃了大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普洱茶长期以来的主要消费群是少数民族。凡是少数民族用的东西,中原文化大抵认为粗鄙不堪。即便满清贵族喜爱普洱茶,但是,制作工具一直是掌握在汉民族的文化人士手里。汉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非常强大;可以同化少数民族,却从来没有任何可能被别人同化。凡是接受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文字记载里,评价都比较高;比如乾隆皇帝。说到底,中国历史,还是汉民族为主的官员用汉字来记载的!普洱茶出身云南边陲,属于西南夷人,落后地区的产物;在自大的中原文化里,怎么可能列入十大名茶?十大名茶中,又有哪一个茶,是非汉族地区出品?

文/大滇飞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