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都,像林嘉浒这样的小茶商多如牛毛。每家店铺内,或店门前都会做着几个伙计抱着装满毛茶的大笸箩挑茶,来了买茶的人,只有老板去招呼,伙计们连头也不会抬。这在北京马连道是绝对看不到的风景。
到了安溪看茶,有三家茶厂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八马”、“ 魏荫”和“安溪铁观音集团”。
前两家可谓是传承有序了。不但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是正宗的铁观音的传承者。“八马”是王说,也称乾隆说;而“魏荫”就是观音托梦的魏说了。虽然是让皇帝和菩萨做了代言人,但所有安溪的人都相信这是真的,而这两家生产的铁观音也实在是最好。
“魏荫”第九代传人,魏月德身着中式的绸褂,站在公司的大院子里等着客人。他不带我们去车间,却把人领到了院中的一个花坛。花坛里种的不是花,而是茶;奇怪的是茶不种在地上,也没种在花盆中,而是种在了一口大铁锅中。魏月德说,这正与二百八十年前观音托梦后的情况相同,我的祖先就把观音菩萨送的茶树种在了三口大锅中。
他拈下一片茶叶说,真正的铁观音茶树上的叶子有明显的特征,就是叶片两侧可以看到指印,这就是观音大士托梦时,捏着茶叶送茶时留下的。
谈起铁观音,魏月德当然很有发言权,他不但是魏说铁观音的传人,还是几届斗茶的“茶王”。他带我们来到公司的展室,指着一块写着“安溪铁观音合作社”的普用制招牌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我最早恢复制做铁观音的。
现在的铁观音绝大多数是机械制作的,虽然清香爽口,但需要在冰箱内保存。久而久之,人们一提铁观音,就会与真空包装和冰箱连系到一起。其实,传统工艺制做的铁观音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久都会香气不退,可惜的是真正能用传统技艺制茶的很少了,因为产量太小。说着魏月德拿了几泡浓香型的铁观音,沸水一冲,香气四溢,入口更是绵滑,回甘极浓重。
安溪茶园是我们最想往的地方。从“魏荫”出发乘车到龙涓镇举源村,要60多公里,一路上都是丘陵。这里不像江浙、云贵台地茶园,一片片望不到边。丘陵上,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茶种,大的几百亩,小的只有几平方米大。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铺一块大席子,席子上堆满了摊晒的茶青。
龙涓镇是产茶的大镇,而举源村又是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茶叶村。到举源茶场时,正好是上午10时,10多名工人正在将头一天采下的嫩茶叶进行加工。铁观音的加工工序复杂。大的工序有采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和簸拣。
从举源村上山上的茶园,还要乘车走半个多小时,沿着盘山路越走越高,越高越险,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几百米深的山涧,土路只能通过两辆中型面包车。陡峭的岩壁上多是红红的酸性土。龙涓镇书记苏文田说,安溪地处丘陵,可以挡住沿海的海风,而东南季风又越过山脉带来大量的雨水,加上酸性的土,孕育了铁观音。在这里越高的地方产出的茶越香,品质也越好。走上山顶,是一大片茶园,上百的采茶女正在采青叶,一人一个编织袋,一把剪刀。
采青要选鲜叶,一般采嫩芽及下面二叶,采青的时间选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时的光照最好。举源村的陈美莲说,她从七八岁就跟着父母采茶青,已采了40多年。采青叶是个辛苦活儿,一个熟练的采茶女,一天也就采10多年青叶,做成毛茶也就剩下三成。这里上百的采茶女大部分是村里雇来的,有福建的,也有外地的。
陈美莲说,山顶的茶园有300多亩,其中有6亩是她自己家的,但也交给村里管理。每年有10几万的收入,足够供一双儿女读大学了。
中午12时,山顶下山的路口处,采茶女的午饭已做好,一人一个饭盒放在桌子上,可还没有一个采茶女从茶园里走下来。
回到举源村茶厂已快下午1点了,10多个师傅还在不停地干着活儿。
厂里的铁观音传统制做工艺大师刘金龙说,采下的茶青直接摊在地面上晒。晒青的时间是在午后4时阳光柔和的时间。
铁观音有返水的特点,刚采下的茶青晒后会打蔫,但只放到室内凉一段时间就会跟新叶一样,因为青叶梗、叶脉的水分会往叶面里补充,这也叫凉青;
做青也叫摇青和摊青的合称,这也是铁观音制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铁观音的香气不是通过烘焙,而是通过摇青完成的。摇青的师傅都是制茶在10年以上的老师傅,摇得多一分,茶就老了,少一分则香气不够,摇到什么时候好全凭师傅的感觉;把香气摇好后,再去炒青、捻揉、烘焙和簸拣,这样毛茶就制好的。但要上市,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刘金龙说,铁观音是摇青成香、揉捻成形,烘焙定型。说着,他来到二楼的手工手间,把凉好的青叶放在吊在房梁上的大笸箩中摇起来,越摇越香,突然他停下手,拈起一片叶,说茶香已到了最高值,因为茶叶已成绿叶红边了。
下午4点多,手工制作的一批上好的铁观音端上来。用渚沸的山泉水一冲,香气醉人。先是浓香甘洌。两三泡后,口感醇厚。五六泡后,香气虽已淡泊,却仍有回味。
在回县城的路上,安溪县旅游公司的小林说,现在安溪的茶叶产值不及全县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已不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了,但全县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茶,离不开铁观音。我们看到的龙涓镇还不是最热闹的,像剑斗村,在这个季节,已有很多外乡人住到村里,天天等着出茶,做出来一批就买光一批,因为那里的铁观音最好。
我问他一片叶从采下、制作成好茶,到冲泡,再扔掉,不过20几个小时。其实,好茶就像人一样走过了一生,有少年猛壮,中年沉稳,老年淡泊。
小林想了想说,好茶也像好酒,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