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莲说,山顶的茶园有300多亩,其中有6亩是她自己家的,但也交给村里管理。每年有10几万的收入,足够供一双儿女读大学了。
中午12时,山顶下山的路口处,采茶女的午饭已做好,一人一个饭盒放在桌子上,可还没有一个采茶女从茶园里走下来。
回到举源村茶厂已快下午1点了,10多个师傅还在不停地干着活儿。
厂里的铁观音传统制做工艺大师刘金龙说,采下的茶青直接摊在地面上晒。晒青的时间是在午后4时阳光柔和的时间。
铁观音有返水的特点,刚采下的茶青晒后会打蔫,但只放到室内凉一段时间就会跟新叶一样,因为青叶梗、叶脉的水分会往叶面里补充,这也叫凉青;
做青也叫摇青和摊青的合称,这也是铁观音制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铁观音的香气不是通过烘焙,而是通过摇青完成的。摇青的师傅都是制茶在10年以上的老师傅,摇得多一分,茶就老了,少一分则香气不够,摇到什么时候好全凭师傅的感觉;把香气摇好后,再去炒青、捻揉、烘焙和簸拣,这样毛茶就制好的。但要上市,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刘金龙说,铁观音是摇青成香、揉捻成形,烘焙定型。说着,他来到二楼的手工手间,把凉好的青叶放在吊在房梁上的大笸箩中摇起来,越摇越香,突然他停下手,拈起一片叶,说茶香已到了最高值,因为茶叶已成绿叶红边了。
下午4点多,手工制作的一批上好的铁观音端上来。用渚沸的山泉水一冲,香气醉人。先是浓香甘洌。两三泡后,口感醇厚。五六泡后,香气虽已淡泊,却仍有回味。
在回县城的路上,安溪县旅游公司的小林说,现在安溪的茶叶产值不及全县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已不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了,但全县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茶,离不开铁观音。我们看到的龙涓镇还不是最热闹的,像剑斗村,在这个季节,已有很多外乡人住到村里,天天等着出茶,做出来一批就买光一批,因为那里的铁观音最好。
我问他一片叶从采下、制作成好茶,到冲泡,再扔掉,不过20几个小时。其实,好茶就像人一样走过了一生,有少年猛壮,中年沉稳,老年淡泊。
小林想了想说,好茶也像好酒,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