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期的杭州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12-12-03 浏览 29053 次
至有了纠纷也在茶楼里谈判排解。可是今天西湖边的茶室已没有过去的那种嘈杂与喧哗,多的是一份典雅与古朴。

近年来西湖边冒出不少装饰别致的茶馆。三五朋友的相聚、同学的生日Party,几杯清茶,赏乐品茗,竟然成了杭州的另一道风景线。这些茶楼大多装饰讲究,注重文化氛围,清香的绿茶、精致的茶具、典雅的茶道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茶馆名也别有韵味:青藤茶馆、大佛茶庄、湖畔居茶楼、门耳茶坊,湖滨、南山路、曙光路一带竟遍地开花。这些茶艺馆在布置上颇具匠心,有的小巧玲珑,宛若家庭客厅;有的绿树环抱,回廊曲折,让人感觉静雅幽深;也有的处处闪耀江南民居风格。不少茶室用原木铺地,上置藤椅木桌,四壁名人字画,走廊上挂着旧时杭城照片。木橱里陈列着古色古香的茶具、茶碗,花卉点缀其间。

耳边终日缭绕着古琴丝曲,超凡脱俗的幽雅意境,弥漫着浓浓的东方民族文化氛围。除了品茗之外,还备有茶食,花上三四十元钱,旧吃饱。茶叶蛋、汤团、瓜籽、花生、蜜饯等,应有尽有。朋友相聚,甚至免去了用餐的花销。这里有情人的窃窃私语,有看书读报的老人,有客商的谈经论道,也有下棋打牌的市民。西湖边的茶馆,仿佛比别处多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水乡情趣。"湖畔居茶楼"背靠闹市,面临西湖,这是一间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茶馆。进入茶室,既可观赏西湖美景,又能听听弹词说唱,欣赏茶艺表演,品味茶文化的精髓,不少外国人也慕名而来。

但是社区内的茶室就没有湖畔茶馆那么华丽、幽雅和恬静。通常那里是老人聚会的场所,一二元钱一杯的清茶能打发老人们的半天的光阴。他们聊天、打牌、搓麻将,几张方桌,几条长凳,品茗清谈,天南海北。"心静自觉市声喧,闲时多翻看浮云。"

风景点的茶室则另有一番景致。游客在这里观景歇脚,老人湖边晨练后在这里怡情养性,青年人聚会聊天。茶室对于老人也有优待,5元钱的一杯清茶,能坐上一整天。湖中孤山上有数十棵浓荫蔽日的银杏树,听说在有银杏树的环境中生活有益于抗衰老、抗痴呆和缓解脑血管等疾病,老人特别钟情于孤山上的茶室。

杭州余杭区的径山寺,处于山峦重叠,林木葱笼的西天目山中。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号称"江南禅林之冠".清康熙书寺名"香云禅寺".径山环境幽静,树林密布,流水潺潺。径山寺建于唐代,是读佛、论道、参禅、品茗的好地方。青山绿水品香茗。佛教中的参禅悟道,实际是"闭目静思,修心养性".坐禅允许饮茶。唐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谈,以茶助经,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佛,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僧客接茶后,不能立刻饮下,而是闻香、观色、再品茶,而后方可评论茶品;再谈经论道。到了明清时期,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日本禅师亲自到径山寺拜师拳,他们将径山的茶宴形式带回本国。据考,日本的茶道就是源自径山。相传东坡先生一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端上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